南林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他各家都有自己的考量,最終組成了一支不算龐大的隊伍,只帶了少量親信便過來就國了。陛下是真的不讓他們再帶人口過來了。
還有咸陽城裡最不缺的秦國閒散宗室們,太久遠的自然沒戲,但三代之內的宗室,光是秦莊襄王嬴子楚的同胞兄弟就有二十多個,到現在死了一些,但又生了一堆兒子。
他們也叫倒黴,大父活得太久,父親孝文王在位時間很短就死了,連兄弟莊襄王也沒幾年。到嬴政登基,他們作為國君之子、國君兄弟的時間也太短了,風光沒兩年就迅速成了咸陽的邊緣人。
再到他們的子輩、孫輩,已經沒什麼人理會了。
再沒想到,天上會掉下這樣的餡餅,他們完全沒有糾結,哪怕少數幾個門客都是來混飯吃的,手下沒有可用的人才,他們還是興沖沖地過來就國了。
這就是大唐與大秦時代不同,人們思想上不一樣的地方了。哪怕有數百年的分裂,一旦統一,唐人就迅速習慣於天子的威權,視遠離皇城之地為流放,又視異姓王為畏途。
對於李世民的親信來說,去什麼封地為王,哪裡比得上皇帝身邊親信大臣更能施展自己的抱負,更有權力。
此外,雖然說他們相信自己的陛下是有誠意的,可是異姓王的前例都不是什麼正面的。嚴格說起來,也不是沒人有過想法,但想想貞觀天子一旦晏駕,後續君王是不是還容得下異姓王,再想一想異姓王們的下場——罷了罷了,還是算了吧。
秦人就不一樣了,封諸侯分治地方才是理所當然的,陛下他原來給功臣們封侯卻不給諸侯國的權力,連兒子都不能為諸侯王,那才是逆潮流而動嘛。
雖說不是所有人都有上進心願意吃開拓的苦,但是願意的人也很多。不像李世民,勸來勸去,除了自己同姓本來就為郡王的堂兄弟們,就沒勸動幾個人。
現在秦國這裡新封的諸侯,韓信所封之國自然是最大的,不過因為軍威之盛,他就國沒什麼麻煩,有張良與陳平在,還有劉棄疾和李承康這兩個私下裡受著父親帝王教育的太子或準太子幫忙,不出一個月就將上下理順,國內恢復了生產。
韓信還跟劉棄疾討主意,能不能從國內要個人替他管理封國,他也回咸陽做卿士去。
劉棄疾大感詫異:“你不留在這裡治理你自己的封地?”
“我才不想留在這裡,我想回咸陽,陛下還要我給他帶兵呢。”
這是李世民不在,李世民要在,必然大呼,大秦新一代年青人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