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0 (第1/3頁)
青山見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課堂上,荀家孩子和冀州來的孩子,一樣學,一樣做事,但不在課堂之外,荀柔並不展現所謂“一視同仁”。
課堂頻率隔天一次,期間,荀家小童歸家隨父母學習君子六藝,冀州來的孩子,要隨武士操練,幫忙做雜事,不能休息。
不公平嗎?
看上去的確是。
但現實本來就是如此。
荀家小孩有父母族親,飲食無憂,他們是他的子侄晚輩,他不可能不待他們更親善。
冀州帶回的孩子,許多的父母都戰事中死去,他家為其供應飲食衣服,為其繳納賦稅。
世家豪族培養孤兒,是要他們長大過後做家族的奴隸,用無底線的忠誠,和唯一最珍貴的生命回報的。
但荀柔並不想如此,從一開始,他就並不準備恩養他們。
他讓他們稱呼他“先生”,而非“主公”。
他們的身份是平民,是普通人,擁有自己的戶籍和身份、擁有自由,在他們成人之後,他們也許會幫他做事,但他會用俸祿,平等交換他們的勞動和能力。
他帶他們回來,想讓他們擁有獨立之人格。靠能力生存,為理想奮鬥,對國家忠誠,他們要做星星之火,要散成滿天星。
他第一次做先生,不知道能不能做好,但他會努力。
道理說上一百遍,不如做一遍,但有些書,還是不得不學。
初學之時,荀柔最討厭背書,但到如今,他不得不承認,背書是必須的。
“不學詩書,無以言”。
“子曰、詩云”是社交門檻、是仕途敲門磚,不會這些,在這個時候,甚至不能稱為會說話。
於是,《論語》《尚書》《詩經》……被荀柔大刀闊斧的刪減,將其中沒什麼用的部分裁掉,只留下用以交流和勵志為核心的部分,稱之為《六經速成精簡2.0版》。
比起劉辯,只有“學而”《文王》之類,用來撐場面的1.0版,新版保留更多類似“管仲為仁”之類,帶有辨證思想的內容。
當然,該刪的,還是要刪。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這個字到底是“汝”還是,還真就是用的“女”,孔夫子是否搞歧視?是否地圖炮?是否當時情境下,有特殊意義?這種深奧的問題,還是留給經學專家研究好了。
他家學生就不必學了。
好笑,根本不會有人發現。
正經人誰討論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