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3 (第1/3頁)
青山見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今關中、中原、河北地區,多以麥為主,間雜黍菽,需要灌溉的稻米不多,而五畝地種出的米,只夠一人之食,但這個健康、環保、有利宣傳教化的愛好,還是讚賞鼓勵。
“先生請看!”劉辯獻寶一樣興奮道,“這是五年前從交州送來的半寸粳稻,今歲終於豐收了!”
“此粳稻,每粒半寸,較關中常種赤、黑、黃、白等種長三分之一,在長安種植後,竟較在交州又可長五分之一,故比其他稻種,一畝所獲更多!”他彎腰執起一穗,珍視地一撫。
荀柔目光一凝,終於被觸動了,舉步緩緩走近稻田,俯下身細看。
穗子細長如粒粒黃玉,金黃微透,而夾在其中的稻粒果然較尋常更長。
“朕知先生極重農桑,今歲水患,令先生十分憂心,如今稻田豐收,便想請先生來觀,望能與先生稍加慰藉。”
“這般稻田畝產能得幾石?”荀柔扶著膝蓋,聲音沉啞,目眩神暈,卻全然顧不得。
“如今稻種還不穩定,有十分之三短穗,又夾雜不莠,需取良種再培,”劉辯謙虛道,“不過,去歲最多一畝得四石半,今歲生得更厚密,如何也有五石半罷。”
“當不只此數,必能得六石上。”劉端在荀柔身後小聲道。
他如今職任昆池令,品級等於上縣縣令,負責打理昆明池苑內一切事物,從房屋修繕到林苑範圍內土地、池沼產出。
對土地產值自有一番估量。
“很好啊……”荀柔喘了兩口氣,扶著劉端的手慢慢直起身。
上田收五、六石,幾乎是一道時代極限。
除了揚州南部與交州這種低緯度地區,能一年兩熟,大多數地區一年一熟的稻、麥、粟、黍等糧食,都沒有跨過六石這道坎。
雖也聽說某處畝收八石、九石,一旦去確認,卻大多不是衡器稱量誤差,就是弄虛作假,
至於豐產良種,一莖雙莠,各種稻米優良品種栽培,雖不如麥種得朝廷重視,卻也一直在進行,只未見明顯發展。
這本就是功在千秋之事,就是他此生都不能見,也並不奇怪。
他只是沒想到,最先取得突破的竟是作為天子的劉辯。
竟是天子。
荀柔認真打量劉辯。
他已經很久沒有注意過天子了。
已至中年的劉辯,面板微黑,身體瘦健,歲月沉澱出沉穩端凝,年少的輕浮急躁,不知何時已一掃而空。
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