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星際時代,由AI接管複雜變數下的決策已經成為常態,很少有人不相信,甚至試圖欺騙人工智慧。但周曉辰出生在AI還是“人工智障”的時代,她根深蒂固地認為,人工智慧作為一種統計決策手段,是有底層缺陷的。
“諾亞方舟”時代的人類,相比星際人類,距離周曉辰生活的時間更近,這意味著他們更可能和周曉辰是一類人。
這場針對“諾亞”的騙局至少是由3個人共同完成的——透過修改影象處理演算法引數,就像拍照後調整濾鏡一樣,把小行星帶從最終的星圖上面抹去。
由天文望遠鏡拍攝、經過處理後的圖片,才是“諾亞”的眼睛。只要在影象上不存在,“諾亞”就看不見,彷彿一個盲人。
太陽系也有小行星帶,人類的探測器也曾安然無恙地穿行其中,這種欺騙有可能是無害的。
但也有可能不是。
至少在這個副本里,一定不是。
26艘星艦呈“仌”字佇列前進,一排13艘。他們身處的“諾亞13號”,在整支編隊的最前面,第一個“人”字的頂端。
每個“人”字裡面的星艦相對密集,而兩個“人”字之間,因為處在高速運動方向上,留出了很遠的距離。
隊形並不重要,26艘星艦隻不過是宇宙中的26粒塵埃,無論如何行進,既沒有增加,也沒有降低他們遭遇撞擊的機率。
但當撞擊已經發生的時候,隊形就變得重要了。
周曉辰回頭想跟隊友分享自己的發現,但忽然意識到什麼,把話嚥了回去,先呼喚:“諾亞!剛才在主控室,馬爾庫斯說過什麼?”
謝東流大為震撼:“還能這樣?”
諾亞:“他問我,26艘星艦的隊形是固定的,還是隨機的?”
周曉辰:“那你是怎麼回答的?”
諾亞回答:“每隔一段時間隨機輪換。”
周曉辰不知道馬爾庫斯想到了什麼,她想到的是,這3個航天工程師並不是針對某一艘星艦,而是平等地針對所有人。
周曉辰開始試探:“我們要求穿上宇航服。”
人類這時候就會問,不允許出星艦,你們為什麼要宇航服?
但人工智慧不會問。這個要求並不違規。
諾亞:“收到。”
機械臂運作起來,也不知道物品是透過哪裡的傳送帶運輸,中控室的一個暗格開啟,三套宇航服被取出,然後自動給周曉辰等三人套上,一條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