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驢象共舞”——印度與美國關係簡史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自 1947 年印度獲得獨立至今,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演變和發展,印度與美國之間的關係經歷了許多曲折,可以大致劃分為以下三個顯著不同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冷戰時期,印美關係時冷時熱,整體較為冷淡
印蘇關係緊密。印度剛剛獨立之際,首任總理尼赫魯積極推動“不結盟運動”,他對蘇聯以及社會主義在貧窮落後的基礎上建立國家深感共鳴,並宣稱印度本身也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立志成為像蘇聯一樣強大的國家。基於此,獨立後的印度高舉反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旗幟,其外交政策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並與蘇聯建立起了緊密而全面的關係。
美巴結盟:風雲變幻下的戰略選擇。美國對印度的獨立自主和對蘇聯的態度感到不滿,而印度也沒有按照美國的意願加入西方陣營,導致兩國關係一直冷淡。尤其是在 1950 年左右,印度的鄰國巴基斯坦在第一次印巴戰爭中失利後,急於透過與大國結盟來獲取外部支援,以改變自己的劣勢地位。此時,美國杜魯門政府正在南亞地區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於是抓住機會,在 1951 年批准向巴基斯坦出售了一批小型武器,並提供經濟技術發展援助。到了 1954 年,美國更進一步,與巴基斯坦正式簽署了《共同防禦援助協定》,將巴基斯坦納入其在南亞的重要盟友之列。
乍暖還寒:20 世紀 50 年代上半期,美國對印度的援助數額雖然有所波動,但總體呈現出增長的態勢。這一時期,國際形勢風起雲湧,各國都在調整自己的戰略佈局。美國雖然對印度心存不滿,但也意識到印度在南亞地區的重要性,因此在援助問題上採取了一種微妙的態度。這種乍暖還寒的局面既反映了美國的複雜心態,也折射出當時國際政治舞臺上的種種變數。
然而,儘管援助額度呈現出不斷上升的態勢,但是截至 1953 年 10 月份的時候,美國對印度的援助力度仍然相對較小。這種情況與他們擔憂印度政局動盪不安以及對尼赫魯領導下的國大黨缺乏信任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前半段時期裡,雖然從總體角度來看,美國政府對於印度的重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不過其內部對此的看法卻參差不齊。國務院中的大多數官員都意識到讓印度站在西方陣營一邊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美國政治人物都持有相同觀點。尼克松就是其中之一,他甚至被英國人視作需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