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國名
印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ia),別稱婆羅多。印度的名稱“印度”最初來源於古印度一個名叫婆羅多的國王建立的國家。這個名稱在古波斯語中轉變為“印督”,在古希臘語中變為“印度伊”,並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被稱為“印度斯”。
歷史上,中國對印度的稱呼幾經改變。在中國史書中,印度最初被稱為“身毒”,後來又有“天竺”、“忻都”等稱呼。唐朝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印度一詞被正式採用,意為“月亮”,象徵著聖賢輩出、教導群生的國家,如同明月照亮長夜一般。西漢譯為“羌獨”,東漢稱它為“天竺”。玄奘則仔細探討了天竺的名稱,放棄了天竺、身毒、賢豆這些名稱,而根據當地發音,稱做印度。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譯名皆源於印度河的梵語名(Sindhu),其波斯語變音為(Hindu)、希臘語變為ινδ?α(India),龜茲語Indaka。
此外,印度國名在印度國內也有不同的稱呼和爭議。在印度憲法中,明確指出“印度”就是“巴拉特”(Bharat),而印度政府曾提出在議會特別會議上討論將國名從“印度”更改為“巴拉特”的決議。這一提議得到了包括印度總理莫迪在內的多位領導人的支援,他們認為“印度”這一名稱是英國殖民者引入的,象徵著奴隸制,並希望透過改名來消除英國殖民時代的痕跡。
2.國旗
印度國旗為長方形,長寬之比為3:2。全旗由橙、白、綠三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正中心有一個含24根軸條的藍色法輪。橙色象徵了勇氣、獻身與無私,也是印度教士法衣的顏色,代指捨身為國的英雄們的顏色;白色代表了真理與和平,象徵純潔的真理;綠色則代表繁榮、信心與人類生命所依存的生產力。法輪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阿育王在位期間修建於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獅首圖案之一。一般說來,人們籠統地稱它為“阿育王法輪”(阿育王篤信佛教,對佛教的傳承與發展有著莫大的貢獻)。神聖的“阿育王法輪”象徵著真理與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法輪的24根軸條則可代表一天的24小時,對於印度人而言,它是神聖之輪、真理之輪、向著進步轉動之輪,永遠輪迴蒼穹之輪,象徵國家時時都向前進。
3.國徽
印度國徽圖案來源於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頂端的石刻。圓形臺基上站立著三隻金色的獅子,象徵信心、勇氣和力量。臺基四周有四個守衛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