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阿三”這個詞,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它在中國被廣泛用來稱呼印度人,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但是,這個詞並不是現在的國人所創造的,而是來自於對印度人的稱呼演變。然而,讓人意外的是,雖然“阿三”這個詞不太友好,但在印度國內,竟然有一些人喜歡自稱為“阿三”,並且把這個稱號視為一種榮耀。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阿三”這個詞到底意味著什麼?為什麼這個詞在印度國內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呢?實際上,要理解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深入探討印度國內的一些現象和問題。
一、最早來源
“印度阿三”這個詞彙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多個方面: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人來到中國,特別是在上海等城市工作,這種跨地域的接觸導致了一些特定的稱呼產生。可能由於語言差異,中國人對印度人的發音理解有誤。當時在舊上海,印度人常被僱傭為警察,但他們在執行任務時可能會引起民眾不滿,加上文化差異等原因,逐漸演變成了一種貶稱。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阿三”最初是從“紅頭阿三”演變而來的。“紅頭阿三”原本是上海地區的方言,當時上海有各種外國租界,其中英租界裡很多普通差役(小警察)來自英國殖民地印度。這些印度人大多數是錫克教徒,他們身材高大,頭上戴著紅色頭巾,這就是“紅頭”的由來。
後來隨著時間推移,時代變遷和語言習慣的改變,上海人發現,並不是每個印度人都是戴紅頭巾的錫克教徒,印度還有很多其他宗教的人不戴紅頭巾。所以上海人乾脆把“紅頭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
二、各種說法
歸納起來,當前流行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說法一,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黝黑,加之又是英國的殖民地來到上海的,而且民族“優越性”使然,覺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頭,故此蔑稱印度人為“阿三”。在民國時期,徐珂創作的清代掌故遺聞的彙編《清稗[bài]類鈔》一書中,曾經這樣寫道:“紅頭阿三,印度巡捕之稱也,以其首扎紅布,故云。世人每呼猴為阿三,今移以稱印度巡捕,賤之也。”這段話解釋了為什麼會有“紅頭阿三”這個稱呼,以及它與猴子之間的聯絡。此外,還提到了“印度阿三”這個詞彙,並指出它是用來貶低印度巡捕的。這表明在當時,人們對印度巡捕持有一定的輕視態度。
說法二:據說由於印度曾經長期被英國殖民統治,因此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