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印度諾貝爾獎獲得者之六阿馬蒂亞·森 (第1/6頁)
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阿馬蒂亞?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953年森在印度完成大學學業後赴劍橋大學就讀,1959年取得博士學位。森曾執教於倫敦經濟學院、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著名學府,曾任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擁有托馬斯?威廉?拉蒙特校級教授頭銜。他曾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寫過人類發展報告,當過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的經濟顧問。福利經濟學試圖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根據社會公眾的生活狀況來評估政府的經濟政策是否得當。阿瑪蒂亞窮其一生致力於這一研究,並因此而被稱作“經濟學界的良心”。
一、人物經歷
1933年3月,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出生在印度孟加拉的聖蒂尼克坦,地點在羅賓德羅納特·泰戈爾創立的國際大學校園內。他的外祖父是研究中世紀印度文學的著名學者,也是一位印度教哲學權威,與泰戈爾過從甚密。阿馬蒂亞這個名字就是詩翁泰戈爾為他取的,意為“永生”。
他的父親在達卡大學(在今孟加拉國)教授化學。浸染在周圍濃厚的學術氛圍當中,據他後來回顧,未來的人生道路似乎除了矢志向學,教書為文,輾轉於世界各地的大小校園之間, 想不出還會是別的什麼樣子了。
森幼承家學,發矇很早,而後來的初等和中等教育,則主要完成於泰戈爾建立的學校。這裡課程設定豐富,充分反映了泰戈爾在文化上兼收幷蓄的思想。學校的教育理念也很先進,那就是著重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對於在考試成績上爭強好勝,希望因此而出人頭地的表現,則從不鼓勵。這種教育理念對他影響至深,使他畢生受用。他在青少年時期愛好廣泛,17歲以前志趣幾變,曾遊移在梵語、數學、物理等不同專業之間,最後終於被經濟學所吸引,不再旁騖。不過,畢生從事教學和研究的意願,則從未變過。
離開聖蒂尼克坦後,1951年,他進入加爾各答管區學院,專修經濟;1953年離印赴英,進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繼續深造,並於1959年獲得博士學位。
此後,他相繼在印度德里大學經濟學院、倫敦經濟學院、牛津大學萬靈學院、哈佛大學等高等學府任教,教授經濟學和哲學等。1998年,他被三一學院選為院長,復回劍橋,主持學政。2003年以後,他又返回哈佛工作。他擔任過一些重要的學術組織,如美國經濟協會、經濟計量學協會和國際經濟協會的主席,也曾在國際事務中起過重要作用,如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的經濟顧問,以及幫助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