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舍小顧大 (第3/4頁)
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和這些讀書人背後的鄉紳地主、地方名流,統統都要得罪個遍,這大明天下還能不能穩當都是回事兒,這可不是鄧文鏗的長處。
他猶豫了一下,答道:“皇上,臣以為,或可再遣幹吏,重新複審。”
朱元璋冷笑一聲:“再審?還要審到什麼時候去?鄭沂,你說!”
鄭沂做官很有點傳奇色彩,他是因為名聲聞達於天子之耳,被破格提拔至京,從白衣身份一步提拔為禮部尚書的。
他是浦江人,家族從宋朝時候起一直到現在,已經三百多年沒有分家了。人稱“義門”,一家千餘口人,長幼有序,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少有爭端,朱元璋親賜匾額“孝義家”。鄭沂就是因此一步登天成為禮部尚書的。
這位禮部尚書根本不喜歡做官,也不大摻和朝堂上的事,見皇上問他,便躬身答道:
“皇上,北方學子文采遜於南方學子,這是不爭之事實,可北方學子學識稍遜,朝廷更該鼓勵提倡才行,若棄之不顧,則北方文教必然每況愈下,治一國如治一家,對弱小貧窮的族人,應該扶持幫助,讓他盡能趕上其他各房的兄弟,豈能鄙視打壓,不管不顧呢?”
朱元璋聽到這裡不禁連連點頭,欣然道:
“愛卿所言有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管南人北人,都是朕的子民,做君父的,就像一家長者,哪一房的子孫貧弱了一些,都想多多提攜一些,幫襯一些,哪能因為他沒了出息,就放任不管?鄭卿有什麼好辦法嗎?”
鄭沂道:“說起北方,也並非全是文教薄弱之地,山東、山西,向來文教出眾,不遜於南方。山西是少經戰亂,而山東呢?雖然戰亂頻發,但聖人故鄉,地方官府一向重視文教,安敢放鬆?
所以,朝廷今後可以飭令北方各地官府加強文教之事,朝廷撥款,多建府學、縣學,再從南方多延請些儒林名士赴北方教授,假以時日,南北文教差距,必然縮小。”
說來容易,做來何其艱難,再說,這是長遠之計,人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幾時才見效果?讀書總要有動力才讀書,如果今後一百多年北方人都沒有入仕的機會,你每個村子建一所學校,又有幾人肯用心讀書的?
朱元璋嘆息一聲道:“遠水難濟近渴啊,今日之局,如何解得?”
鄭沂垂首道:“臣……慚愧。”
朱元璋站起身來,在殿中緩緩踱步,良久,方站住步子,扭身看向刑部侍郎暴昭。暴昭當初國子生直接授予大理寺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