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們先獲得更多的經驗值不說,當我們犯了100 個行業錯誤的時候,他們或許才犯了不到10 個,年紀越大犯錯誤被原諒的可能性就越低,我們是搶了人家的機會,我們怎麼可能會是二百五呢?”
從那一刻起,你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你告訴自己:大多數人不會在同一個地方工作一輩子,大多數人也不會在同一個崗位做一輩子,我們所有的累積都是為了給人生最後的那個位置打一個穩定的根基,所以每個獲取經驗的機會都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所有人工作時間都一樣,工作質量拼的就是純粹的智商和情商,你看了看自己在鏡子中的樣子——完全沒有任何一點男一號的氣質啊,不在後天努力,就只能成為這出人生劇中的路人甲乙丙丁了。
一個人未來能去哪,不是靠想象,而是靠今天你都幹了什麼、幹得怎樣。
大學裡,你就讀於中文系,正因為不知道未來能去哪,所以只能強迫自己每天埋頭寫一些東西,寫得不好就當練字,寫得不錯就當寫給同學看的消遣讀物,如果被誇獎了,就找各種各樣的報刊雜誌投稿。
一開始投稿次次落空,心裡幾乎快要放棄。宿舍的同學每每都看見你寄信,卻從未見到過你發表,付出沒有得到回報你能接受,但你不能接受的是——付出沒有得到回報然後被同學們嘲笑。
就像小學的時候,你想學普通話,剛跟同學們說一兩句,就會被同學用方言嘲笑回來。初中也是,高中也是,導致你的普通話至今蹩腳。學習普通話的願望一直落空,落空不是你當時沒有能力,而是你當時怕被同學嘲笑。
人就是很賤的一種生物。當你能承認自己不好、自己失敗的時候,你就不再害怕外界的評價了。於是失敗這件事自然而然就成為你生命中的一種常態,不再滿懷希望,失望也就隨之越來越少。
這樣的好處在於,一旦發表了一篇文章,就有了一種撞大運的心情。這種心情比“終於得到了一些回報”更有幸福感。
就像你習慣了投稿失敗一樣,你後來也對發表文章麻木了。直到大四畢業的時候,大家都要寫求職簡歷了,你才把所有發表過的文章找出來,大大小小居然有一百多篇,而很多同學大學四年一篇文章都沒有發表過。
不能說你後來的面試成功與這有關,但從現在的角度看來,起碼那些文章代表了你曾為此付出了很多時間、很多努力,也得到了一些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