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她像當年的我 (第1/3頁)
劉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一種孤獨是寫完最後一篇論文,最後一個鎖上大學宿舍的房門,歸還完飯卡和借書卡,簽完離職手續上的最後一個字,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心裡便空了起來。
大概是二十五六歲的那段時間,對於生活中會出現的人總是特別挑剔,一兩句話對不上就覺得不是同路人,懶得花時間去了解,懶得花時間去接近,覺得自己都已經25 歲了,哪有時間浪費在一個根本不可能和自己持續走完人生路的人身上。
那時流行一句話:人生苦短,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不相關的人身上。
若你不能在我的生命中成為主角,起碼也要成為一個有戲份的配角,若是露一個背影就消失的群眾演員,那就直接找劇組結算100 塊的費用就好,不要佔用我作為主角的時間。
25 歲,對很多事情都開始有了自己的原則。特別明白自己未來想過的生活,特別知道自己要和誰談個戀愛,整個人也在25 歲左右的日子裡變得特別的特別。
人成長的代價,或許就是漸漸地扔掉一些原則,自己卻沒有覺察。
臨近30 歲的時候,我在一檔求職節目做招聘嘉賓。
一位在網路媒體做過娛樂記者的姑娘想要求職做電視媒體的娛樂記者。
姑娘性格直爽,口無遮攔,站在那兒不說話,都透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問她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最驕傲的工作業績是什麼。
她說了一個女孩的名字,那個女孩靠脫衣露點成名,其母親卻也深表支援。
我表示不能理解,原因是一個女孩只因脫了兩件衣服,說了幾句沒有底線的話,就令一群受過大學教育、交過多年學費、揹負父母殷切期望的媒體人,舉著話筒、打著燈光、扛著攝像機,圍著去採訪,這種採訪不僅是對媒體人的侮辱,也是對這個行業的侮辱。
求職女孩很激動地表示她採訪的目的是“揭露社會陰暗面”,也是在“批判某種社會低俗現象”。
在這個行業裡,有太多打著“揭露陰暗面”的旗幟的報道卻實實在在是在獵奇,很多剛入行的年輕人也許不能理解。
如果你真的鄙視某一件事,那麼最大的鄙視就是對其漠視。
由於我對她採用了言辭過於犀利的辯駁,18 家企業的燈幾乎全滅了,而在最後一刻,我本想摁滅的燈卻沒有摁下去,然後也不知何時,我眼眶盡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