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既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同時也具有強烈的藝術家素質,喜愛音樂,善於說故事,在黑塞幼時,常說一些神奇有趣的故事給他聽。但黑塞對他們,一樣的敬愛,在後來他的回憶文章中,不管對父親或母親,他只有感謝和懷念。
婚後的約翰涅斯夫婦,大都是在瑞士巴瑞爾的傳道館任職,直到黑塞10歲時才遷回家鄉。所以,故鄉美麗的風土,成為黑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泉源;所以,黑塞早年的心靈中即孕育著世界和平的思想。他畢生崇尚和平,反對戰爭,憎惡侵略者,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正旅居瑞士,曾寫了好幾篇反戰論的文章,如《朋友們!不要騷動》《向國防部部長進言》《戰爭與和平》《如果戰爭再延長兩年的話》等文,分寄各有關單位,同時毫不客氣地抨擊那些盲目的愛國主義者,與法國高舉反戰旗幟的羅曼·羅蘭遙遙呼應,兩人並因此而結下深摯的友誼。這兩位傑出的文豪,都曾一時很不獲國內同胞的諒解,認為他們不愛國。其實,他們的愛心是超越國界的,是真正的人道主義者,這點,總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讓德國國民體悟到他所持態度的正確。總之,隨即榮膺諾貝爾文學獎(1946年),為德國帶來的榮譽,更贏得了全體國民的尊崇。
黑塞在14歲時,考進墨爾布隆神學校。據後來他在《自述》(1925年)中表示,那時,每當聽到“你們應該如何如何”的字眼時,就覺得渾身不自在。這點,正和尼采本來出身宗教家庭,後來卻成反基督教者相似,為此,他很崇拜尼采。
接著,他所表現的就是逃學、自殺未遂、逃工、被退學等等一連串被人認為“完全不可救藥”的行為。到底他的興趣或志向在哪裡呢?他在《自述》中曾寫道:“從13歲以後,我就立志要成個詩人,否則,其他什麼事情也不想做。但我曾想過很多的難題——教師、牧師、醫師、工匠、音樂家、畫家、建築家等,從事任何職業,都有路可走,有它的準備條件,有教授初學者的學校,唯獨要做詩人卻沒有可資遵循的道路。但世上確有詩人的存在,並且那是很光榮的事情,然而他們卻以抱憾而死的居多。所以,我知道自己很不可能成個詩人,憑我,竟想當詩人,實屬可笑可恥的事。”
黑塞生性即不願受人幫助,也不願受人限制,事事依賴自己,寫作,正是最適合他的工作。18歲時,他在杜賓根的哈肯賀書店任店員,因工作關係,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