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慮,固執己見?著即廩遵前旨,剋期回任,俾李鴻章得以專意剿賊,迅奏膚功。該督回任以後,遇有湘淮軍事,李鴻章仍當虛心諮商,以期聯絡。毋許再有固請,用慰廑念。”這“毋許再有固請”六字,已指明再無商量的餘地,否則就會在面子上搞得很不好看。
曾國藩無可奈何。安排瑣務,過了年自周家口動身,由陸路到徐州,走了十天才到。從李鴻章手裡接了印,師弟二人,細談西北的局勢——陝甘總督左宗棠尚未到任,剿西捻的責任,還在曾、李身上,而張總愚一大股已經逼近西安,朝命督催赴援,急如星火。
※※※
西路緊急,東路亦不輕鬆,任柱、賴汶光、牛洪、李允那些“太平天國”的“王爺”,落草為寇的捻軍,糾合馬步精銳,不下十萬之眾,在湖北安陸、德安之間,古云夢澤一帶盤旋,狼奔豕突,拚命想開啟出路。原為湘軍後隸淮軍的郭松林一軍,中伏大敗,李鴻章嫡系的“樹軍統領”,廣西右江鎮總兵周樹珊在德安陣亡。東捻屯兵臼口——鍾祥縣南九十里,臼水入口之處。據哨探諜報,正計議分兵三支,一支渡襄河入蜀,一支出武關會合西捻,一支屯在湖北聲援各路,只待過了年便要大幹一場。
不過,比較起來還是西路吃重,而且陝西巡撫又已換了恭王的好朋友喬松年,格外可以得到朝廷的支援,所以密旨不斷嚴催,要曾國藩兄弟,督促鮑超的“霆軍”,即速援陝。一到了陝西,不久就要歸陝甘總督左宗棠節制,曾左不和,並且左宗棠跋扈任性,看不起行伍出身的武將,為此,鮑超不願西去,託詞待餉,逗留在湖北不走。同時湖北巡撫曾國荃,一個摺子參倒了官文,革去湖廣總督,由譚廷襄署理,痛快倒是痛快,可是湖北的軍務便只有獨任其艱,也希望把鮑超留在省境。這一來,唯有另派援軍入陝。
曾國藩和李鴻章先顧眼前要緊,商量的結果,決定調老湘軍劉松山“壽軍”援陝。劉銘傳的“銘軍”二十營約一萬人,鮑超的“霆軍”二十二營約一萬六千人,此時都駐河南南陽一帶,限令剋日南,分路進剿屯臼口的東捻。
鮑超接到命令,知道可以不必去受左宗棠的氣,大為興奮,當時下令開拔,由樊城渡河到襄陽,沿漢水往南掃蕩。
“霆軍”的打仗,與眾不同,這是由於鮑超的性格所形成。他是四川夔州人,跟宋朝党進是一路人物——他的胸無點墨的笑話,與黨太尉也差不多。有一次從捻軍那裡俘獲四幅屏條,是董其昌寫的《江賦》和《海賦》,下款署著“臣董其昌奉敕敬書”,原為明朝大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