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從政權、國家、文明的角度來談論軍對泉州之出兵的正義性 (第2/7頁)
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發表出去的文章,都必須經過三審三校,這是謝六姐親自定下來的報紙規矩,而且每審每校都要有編輯簽字,若是出了紕漏,那是要追責的。
因此,儘管沈曼君無權改易頭版文章的內容,但她還是要謄抄一遍,並且修改錯別字、語法錯誤,儘量糾正其中的用典問題,這也是六姐文章中常見的毛病,有許多字詞,六姐使用時的含義明顯和此時通行的含義是不一樣的,譬如‘社會’這個詞,是謝六姐常用的,每一次沈曼君都要標註,這裡的社會,是人與事物的集合,猶如本地‘官民’、‘士林’、‘百業’一般,並非是一般人理解中‘白蓮教’、‘羅祖教’、‘香會’、‘吳江詩社’等組織的合稱。
這樣的事情,需要對此時的天下文情有相當的瞭解,非進士、舉人不可為,買活軍這裡的文化人說起來也有一些,但從事報刊編輯的,只有沈曼君和張宗子,因此他們經常便是謝六姐文章的三個校對之一,沈曼君先從標題起就皺了一下眉,‘從政權、國家、文明的角度來談論買活軍對泉州之出兵的正義性暨今後天下正統歸屬’。
“為何標題又起這麼長……”
按照入職培訓,沈曼君對於標題也是不能更改的,只能改錯字和標註生詞,但她還是忍不住從職務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報紙和詩文不同,文章標題應該簡明扼要才好……”這是她這一個多月以來,擔任編輯,修改稿件時自然而然萌發出的喜好。
隨後,她開始標記生詞,第一個生詞是政權,第二個是文明,第三個則是正義性——在沈曼君來看,這三個詞都是有問題的,所謂政權,以她的記憶,典出《漢書》中杜周傳‘或夷狄侵中國,或政權在臣下’一句,這裡的政權,做統政之權解,但謝六姐的標題,則無疑是將政權作為了一個名詞,是為國家之上,或者之下,由於她還不懂文明的意思,所以不知道這個列舉是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總而言之,形容的是一種勢力的統稱。
至於國家,萬幸這個詞是懂得的,而文明這個詞便又令人迷糊了,按沈曼君自學的高階班語文教材來說,文明典出‘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是形容詞,意為君主高尚的道德(文),猶如旭日光芒(明),令天下景從,道德大盛,這樣的狀態被稱為‘文明’。而謝六姐明顯又是把這個詞當做名詞來用了——說起來,名詞、形容詞和動詞的說法,也是語文教材中提到的,沈曼君此前從未對詞句做過這樣的分類,她倒覺得這是買活軍教材中非常有意思的東西。
至於正義性,這個詞也是有疑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