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第1/2頁)
劉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8 歲不明白愛究竟是什麼?於是尋找到19 歲。
19 歲開始懂得愛原來是讓另外一個人明白你的愛,並且和你在一起。可是卻被20 歲的理解推翻。
20 歲認為愛情應該是對方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懷。
21 歲覺得愛情不應該僅僅是享受對方的照顧,對方也必須是很優秀的人才行啊。轉眼間22 歲。
22 歲終於知道自己年少的幼稚,原來愛情應該是兩個人同甘共苦、共同奮鬥。面對一切的寒流,取暖才是最重要的。所謂快樂,所謂照顧都是瞎掰。
23 歲鬥志燃燒,原來愛情是兩個人的天長地久白頭偕老,生生世世分分秒秒都要在一起的承諾。這樣才有足夠值得珍惜的未來。
24 歲有些麻木,工作生活工作再生活。
免不了爭吵,免不了無聊。看別人的愛情興盛,我們的愛情是不是需要一些快樂?
25 歲的愛情足夠快樂。但如果不快樂那還算是愛情嗎?爭執難過多過快樂的愛情是我們今年的寫照,還是未來的描繪?
26 歲。半支菸從陽臺上扔下去,嫋嫋細細的香氣,星星點點的光芒。
27 歲至30 歲,在愛情裡劃過的多屬流星。剛開始時,總是虔誠地對自己說許個願吧,然後次次真摯,於是場場落空。沒有太好的結果,也不失為情感經歷的起落。
31 歲突然不明白愛情了。不知道愛情究竟是感情最後的沉澱,還是感情初始的喜悅,抑或是經歷過初始的喜悅,也耐得住最後的沉澱。總之,我那時周圍的好愛情,都少了當初的愛,卻充滿了多年的情。
32 歲。想明白了一件事。你不想負人,你偏負了很多人。所以你唯有盡心盡力付出你所能付出的所有,不辜負自己,才能不辜負他人。
直至33 歲。不想辜負任何人。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常常從熟悉,到誤解,從分離到釋懷。釋懷似乎才是最終認識自己和理解別人的方式。當時想不明白的原因和憤怒轉身而去的情節,都會隨著成長而漸漸釋懷。釋懷不是不再生氣,也不是沒有感情,而是面對曾經最熟悉的那個人還能問上一句:你還好嗎?
愛,不是沒有爭吵。而是爭吵之後,愛還在。
我喜歡去舊貨市場逛,然後想每件傢俱曾經的歸屬會是怎樣的主人。皮革上的班駁,椅背後的刻字,還有一些我們看不到的感情的承載也用來轉手。我喜歡研究這樣的舊傢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