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外國人無法理解的事 (第1/3頁)
許我多吃不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個跳橋的人名叫譚錦庸,是清政府的外交官。1903年,作為外交官的譚錦庸在舊金山遭美國警察侮辱,儘管譚錦庸亮明身份說清原委,但他們還是將他的辮子揪出來,像拴狗繩一樣拴在橋上,大橋上人來人往,美國人像看猴子一樣看著他,不堪受辱的譚錦庸最終選擇了自盡,正可謂弱國之下屈辱不盡。
“砰!”
一聲巨響,康熙手裡的杯子在地上四分五裂。
氣憤的不只是康熙一個人,清朝的所有民眾都血氣上湧,恨不得飛到天幕裡手刃了這些外國人。
可惜他們做不到,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譚錦庸消失在水面上,這種無力感摧殘著每個人的心,同時也喚醒了部分人的愛國之心。
【弱國無外交,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時代都適用。1971年喬冠華率領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出現在聯合國會議大廳,以壓倒性多數贊成票,透過了中國恢復聯大的合法席位。那一刻,喬的笑震碎了聯合國的玻璃。現在中國代表團只需輕輕敲一敲桌子,以色列代表立馬停下演講,抬頭看向中國代表。中國代表則用最平靜的語氣說出最不能反駁的話】
【100年前,顧維鈞歇斯底里的吶喊,換來的卻是嘲笑。曾經的我們各種割地賠償,簽下無數的不平等條約,到現在能夠為戰亂國家維護和平,站在頂峰援助世界這條路我們艱難的走了100多年。這一切的背後都是無數英雄前輩拋頭顱灑熱血犧牲自己換來的。還記得幾年前的夏天,咱媽單刀赴會前往南海,那天幾乎所有中國軍人都寫好了遺書,最不願見到的黑色裹屍袋也是人手一個】
【退伍的被連夜召回,現役的擦好了槍整裝待發。但那一天電視上什麼訊息也沒有,而是播了一天的《熊出沒》。國家將所有安心留給我們,自己卻衝在最前方,用身體抵擋戰火。因為南海仲裁事件,美國虎視眈眈,各派兩艘航母戰鬥群席捲我國南海海域,然而當時我國這一個還沒滿月的遼寧艦。】
【即便如此,它依然衝在最前方,身後跟著無數戰艦。那天我們掏空了所有家底,全部海軍力量調集了南海三大主力艦隊精銳盡出。有人默不作聲整理自己的衣物,有人把血型寫在帽子和衣服裡,手上卻止不住的顫抖,有人遺書上只寫了上陣殺敵四個字,有人故作鎮定,打電話告訴兄弟姐妹,如果他犧牲了,替我照顧好爸媽。他們什麼都想過,唯獨沒有想到放棄,我們愛好和平,但我們絕不怕死】
【最終鷹醬投降,灰溜溜逃走了。無不證明弱國無外交,真理只在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