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第1/2頁)
miji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曾經,為了向自己的父母證明自己的能力,年翔飛說過自己發一篇文章所能得到的稿酬,一篇詩文2-3銀元,散文略高一些,4-5銀元。年翔飛每篇文的質量不算高,但數量卻還不錯,每個月單靠稿酬,起碼能有一二十銀元的收入。
這筆錢放在普通人家裡,稍稍拮据一些的話,差不多能夠養活一家人了,不過年翔飛從小就沒吃過苦,花錢大手大腳,再加上還談著一場風花雪月的戀愛,開銷極大,至今仍舊還不得不靠著家中二老接濟。
年老爺雖然讀過不少書,卻沒研究過這些新體詩,自然分不出什麼好壞。由於年翔飛拋棄妻子的行為,年老爺子看他極不順眼,更加不會去讀過雜誌上對於年翔飛詩文的評價,如今自然也無從比較。不過,他卻能夠從雜誌社付出的稿酬來判斷詩文的質量。
年翔飛大約是沒有想過,自己曾經告知父母自己的稿酬,本意是想要炫耀,如今卻成為了自己不如兒子的如山鐵證,直讓年老爺有種出了口惡氣的心滿意足。更何況雜誌社的編輯在信中還說,由於投稿者新人,所以給的價格偏低,倘若作者下一次還來雜誌投稿,稿酬待遇肯定會有相應的提升。
“這個月的雜誌出了,一定要多買幾本,送給親戚朋友們看看!”年老爺子撫著鬍鬚,呵呵笑道。旁邊負責採買的小廝立刻應了一聲,喜滋滋的將此事記下。
半個月後,《新文學》發刊,年老爺立刻派人買了十多本回來。翻開雜誌,目錄後的第一頁就是孟暉的詩。
在這首詩之後,雜誌社的編輯還專門寫了一篇洋洋灑灑數千字的品讀,將這首詩誇得天上有地上無,堪稱新文學的典範之作。而有些諷刺的是,同一本雜誌上,也同樣刊登了一首年翔飛的詩,卻是與其他人的新體詩放在一起,湊了個新體詩賞析,詩文下只有短短一句評語,雙方對比鮮明。
看到自己那眼高於頂的兒子被孫子狠狠踩進了泥裡,年老爺子恨不能每頓多吃一大碗飯,而在他的宣揚下,年家的親戚友人也瞭解了這個情況,明面上稱讚“年康樂”青出於藍,實際上卻在私下裡嘲笑年翔飛江郎才盡,連被他棄之不顧的兒子都比不上。
當然,這種傳言僅僅在親戚間流傳,遠在外地求學的年翔飛是不知道的。畢竟孟暉投稿的時候並沒有使用自己的名字,而是將原作者的名字當成了自己的筆名,所以目前還沒有人知道這位“瓊枝先生”與年翔飛之間的關係。
至於以一篇詩文一鳴驚人,被無數新青年們津津樂道的“瓊枝先生”,此時正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