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吼吼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畝土地,土地年產百石稻穀,朝廷按丁稅每人每年五石稻穀和田稅按每畝每年五石稻穀計徵,農戶納稅十五石丁稅和五石田稅,家裡僅剩八十石糧食。
而攤丁入畝,便是讓這農戶家僅需要承擔一人一畝的稅,也就是十石,那麼結餘就變成九十石了。
這就代表著農戶能養活更多的家人,側面鼓勵了生育。
地主家大業大,若是一人擁有十畝地,那麼在稅改之後,產一千石稻穀,便要交納田稅一百石。
若是如實進行,其實也是要扼制那兼併之風。
大臣們謹慎提著建議,畢竟這次不像以往,是那種簡單的一刀切。
誠如於謙所說,各地情況並不相同,因此稅額調整必須是經常性的,沒有永遠不變的額度。
隨著時間的推移,群策群力,法規被逐漸完善。
而大臣們在提建議的同時,也在不斷問問題。
比如,國家的概念。
在東方,國家概念最早是疆域的意思,從國字便能看出來。
可是如今的疆域是籠統的,沒有清晰的國境線。
東方各國,除了大明,目前還未有國家有資格畫國境線的。
儒家將國與家合在了一起,簡單來說,便是一個個小家所組成的大家,而君王,便是君父。
因而歷代才會出現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但是,這是宗法,階級嚴明、等級森嚴的宗法。
若是國為家,那麼自家院子太大了,就算是大臣們,心中也沒有後世那些可以看著地圖學習的學生一樣清晰。
從統計的意義上來說,調查人口和土地,人口還好說,但是地,確實很難。
最明顯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北遼東,那被大明拋棄的地方,到底算不算大明的,同理,交趾還算不算大明的?
朱祁鈺解釋著關於國家的問題,說道:“華夏自古忠孝兩全,也難兩全,因為君王如父,故父有天下傳歸於子,子有天下尊歸於父,而朕之國家,很簡單,國民、國土、朝廷,三者必須明確。”
“大明所承載萬萬之民,自古以來,土地不夠,百姓難以生計,而朝臣乃至君王無進取,光守成,便開始內亂,今之大明,比漢唐大不知凡幾。”
同時,朱祁鈺也說道:“在秦朝,東越如何?南蠻之地,如今福建、廣州,哪處不是魚米之鄉?”
“所以,長治久安和開拓進取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朕的國家,就要有效利用國土,增加發展力,百姓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