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至於在戰爭後期,大清國的歐人士大夫中間流行起了這樣的段子,說大清八旗兵是“見敵才逃是為上勇,望風而逃是為中勇,誤聽訊息而逃是為下勇”。八旗天兵,不可戰勝的神話,在所有歐人心目中都成了一個巨大的笑話。而在戰爭中被當成炮灰的歐人練軍,在戰爭的中後期也在神聖天道國陸軍的幫助下進行了改編和重新裝備(為了讓他們更好的擔當炮灰),使之變成了準新式陸軍。到了戰爭結束的時候,這些由各自的軍頭控制的準新式陸軍的數量已經超過了旗人新軍,達到了12個鎮近18萬人。
如此龐大的歐人新式陸軍,大清國自然是不願意養也養不起的。但是要遣散他們卻又很不容易,這些軍隊的裝備雖然不行,但卻是在多年的戰爭中見過血聞過硝煙的。萬一把他們逼反了,旗人新軍能不能應付,可真的只有天曉得了!而為了安撫那些手握兵權的歐人軍頭,大清朝廷不得不委任他們擔當德意志、奧地利、波希米亞和匈牙利等地方的督撫。
此外,憲政改革的呼聲,也開始出現在了歐人士大夫之中。當最後結束戰爭的《香港和約》簽訂之後的第二年,前往巴黎參加會試的大清舉子就聯合向朝廷上書,要求進行憲政改革——這些歐人士子普遍認為大清國輸掉戰爭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實行憲政。當然,民族問題也不是沒有人知道,只是這些參加會試的舉子誰也不敢明說……他們畢竟不是拿破崙·波拿巴領導的歐人同盟會的亂黨啊!
……
天道535年,十二月三十日。在這個大年三十的晚上,大清皇太后葉卡捷琳娜所居住的長壽宮太一閣內,滿頭白髮,臉色枯黃,雙眸中已經沒有多少生氣的葉卡捷琳娜和朱用湞兩人默然而坐,久久不發一語,伺候這娘倆的,只有一個上了年紀的黑太監,是葉卡捷琳娜的心腹,老太監不時擦一下眼淚。這氣氛真是已經淒涼到了極點。
大清國運如此,攝政太后又病入膏肓,真是有一種大廈將傾的意思了。
“太后,兒臣就求您這一件事情,這憲政改革,無論如何都要進行!拿破崙的亂黨現在越鬧越兇了,不少練軍(指歐人新軍)官兵都入了亂黨!如果再不改革,不知道什麼時候,這些練軍就要造反!”
朱用湞一邊流著眼淚一邊苦苦哀求。他今年也是三十多歲的爺們了。可是這權卻一直在老太后手裡捏著。
而這位太后對憲政改革的態度就是四個字兒——堅決不行!
聽了朱用湞的話兒,老太后突然苦笑起來:“憲政?你懂嗎?你以為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