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獻了兩個成語。
首陽山在哪裡?爭議不斷。甘肅、陝西、河北、山東、山西和河南都有首陽山,都說兄弟倆餓死在自己這裡。
如今要是山上餓死兩個人,都恨不得偷偷扔到鄰省去。為什麼伯夷和叔齊餓死了,大家都要爭呢?因為伯夷叔齊兄弟不是普通的犀利哥,他們是聖人。
孔子對伯夷兄弟推崇備至,《論語》中讚頌伯夷叔齊“古之賢人也”,“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並評價伯夷叔齊“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韓非子也說:“聖人德若堯舜,行若伯夷。”不過,韓非子認為這哥倆也是兩個最沒用的人,因為他們不能用威脅來驅使,也不能用利益來引誘,所以他們不可能為君主賣命。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寫過一篇《伯夷頌》,讚頌伯夷、叔齊。
歷史上,讚譽伯夷叔齊的文章數不勝數,不再羅列。
孟子後來將伯夷叔齊命名為“聖之清者”,簡稱“清聖”,不是“情聖”。從那之後,伯夷就成了儒家的四大聖人之一。
不過,對於伯夷叔齊的感人事蹟,司馬遷似乎不以為然。
雖然司馬遷將伯夷叔齊排在了《史記》列傳的第一位,可是話裡話外都是諷刺。不僅諷刺這兄弟兩個,順道還諷刺了孔子;不僅諷刺了孔子,順道也諷刺了現實。
在記述了伯夷叔齊的那首山歌之後,司馬遷隨即寫道:“由此觀之,怨耶非耶?”意思就是孔夫子你不是說他們求仁得仁,所以死得無怨無悔嗎?可是他們的山歌裡我們聽出來怨氣了哦。
在《伯夷叔齊列傳》的最後,司馬遷寫道:“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
簡單理解:伯夷兄弟雖然很賢,可如果不是孔夫子極力吹捧他們,哪有這麼大名氣?一般小老百姓,就算你也很賢,沒人吹捧你,有個球用?
司馬遷在《伯夷叔齊列傳》中還發表了一段不著名的感言,必須要拿來說說。為什麼必須要拿來說說?因為這段話太不著名了。
先看原文: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回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早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尊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