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鑽進去跟你狡辯。今後,犯法者會越來越多,賄賂也會越來越多。等到你去世的時候,鄭國大概也就完蛋了吧?據我所知:國將亡,必多制。國家將要滅亡的時候,必定製定很多的法令。這大概就是說的鄭國的情況吧。
叔向的信寫得毫不客氣,甚至帶著威脅。作為朋友,叔向把信寫到這樣,只能說他確實很失望。
子產沒有料到叔向的反應會這麼強烈,信會寫得這麼強硬。但是不管怎樣,子產決定給叔向回一封信。
子產的回信在《左傳》上被“此處省略若干字”,不過不礙,按照子產的風格和思維方式,就代他擬一封給叔向的回信。
子產的回信是這樣的:如果按照您所說的,那麼我就應該什麼也不做了。可是,你所說的都是盛世的時候應該做的,天下承平,各安本分,當然就無為而治。可是,如今天下荼毒,大國欺凌小國,小國苦苦求存,內憂外患,如果不想等死,必須有所改變。作田洫是為富民,做丘賦是為強國。鄭國夾在兩個大國中間,雖然無力抗衡大國,但是也需要自保的能力。至於作刑鼎,我認為並無不妥。如果刑法不告訴百姓,那麼百姓就不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最好的結果就是什麼也不做,這於國於家都不是好事。如今把刑法告訴大家,大家就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不能做的就去迴避,能做的就去做好,這難道不對嗎?至於說到百姓由此鑽字眼、胡攪蠻纏、無理狡辯等等,只要刑法表達清晰,又何必擔心這些問題?至於說到賄賂,從前民不知法,法由人出,百姓就會去賄賂執法者;而如今刑法刻在鼎上,又何必去賄賂執法者呢?從前不讓百姓知法,其實就是愚民政策。固然,愚民政策能夠鞏固統治,但是也必然導致國家不能發展。如今鄭國隨時面臨亡國,如果國家停滯不前,亡國就真的不遠了;如果開啟民智,讓百姓有所作為,國力有所加強,即便我子產被趕走,國家卻能存在下去,為什麼不這樣做呢?叔向,你所想的是子子孫孫都統治下去,可是我所想的是怎樣保證在我活著的時候能夠保全鄭國。我感到你的好意,即便不能接受您的勸告,我還是要表示衷心的感謝。
信讓人送走了,子產卻還有些惆悵。從前,他把叔向引為知己,如今看來,叔向也不能理解自己了。
“他們為什麼總是把百姓放在自己的對立面?為什麼總是像防賊一樣防著百姓?為什麼總是把百姓的話當成惡意?”子產自問。
興辦平民學校,開放言論自由,公佈刑法。
子產,走在了時代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