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慢著。”範匄擺了擺手,示意子產和中行吳都坐下來。
範匄要幹什麼?
“叔向,說說你的看法。”範匄沒有問別人,他問叔向。
“子產說得有道理,要想讓小國服從我們,首先要我們自己修德。抓了子產,只不過逼迫鄭國投靠楚國而已,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叔向連想都沒想,說了出來。一來事實就是這樣,二來他很佩服子產,從內心裡希望幫助他。
“嗯,說得有道理。好吧,從前的事情我們一筆帶過了。今後,我們晉國要修德政,鄭國也不能對我們有二心。就這樣了,明天子產去見我國國君,算是今年的聘問。”範匄竟然認同了叔向的看法,大家都有點意外,因為範匄絕不是那種大度的人。
“多謝元帥。”子產高聲說——這個面子要給範匄的。說完,子產掃視四周,恰好碰上叔向的眼神,兩人對視一笑。
範匄的算盤其實打得很清楚,他之所以放過子產,不是因為他慷慨大度善於反思,而是迫於國際形勢:楚國是敵人,齊國暗中也在搞鬼,再加上流亡的欒盈,如果這個時候再逼得鄭國背叛自己,一旦這四股力量聯合,晉國真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而子產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敢於不卑不亢,據理力爭。
子產,敢於斥責權傾晉國的範匄,能夠得到叔向的讚賞,他究竟是個什麼人物?
【子產】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展禽品德高尚,不過也只能獨善其身。從另一個角度說,展禽的年代,還可以獨善其身。可是,當世界越來越混亂,人們越來越貪婪之後,獨善其身就成為一種奢望。這個時候,即便你能夠看到歷史的未來,你也無力改變,所能做的不過是竭力延緩滅亡的到來。
並非只有小國才有這樣的困惑,大國同樣。
有些人,他們無法改變歷史的程序,但是至少他們努力了,不是他們沒有這樣的智慧,而是他們缺乏足以改變歷史的力量。
展禽去世三十年,這一年是魯成公元年(前590年),鄭國的公子發生了一個兒子,公子發是誰?就是子國,鄭穆公的兒子。子國的兒子取名公孫僑,字子產。
子產從小的性格很有主見,看問題的角度與眾不同。
當時的鄭國,正是穆族獨掌大權,子國為卿,和幾個兄弟一起管理鄭國。(見第四部第140章)
到子產二十四歲那年,鄭國正卿子駟派子國和子耳攻打蔡國,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