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什麼?大家喜歡去鄉校,議論我的新政有什麼對錯。大家支援的,我就堅持,大家反對的,我就改進。這有什麼問題?大家實際上在幫我啊。為什麼要關掉呢?我聽說應該擇善而行以減少怨恨,沒有聽說過利用權勢來壓制怨恨。如果使用壓制的辦法,也可以讓人們閉嘴,但是這種做法就像防水決口一樣。如果河水決了大口子,必然造成很大的傷害,到那時候就無法挽回了。還不如開個小口子,讓水一點點流出來。我們不妨把聽到的批評當作治病的良藥來看待。”子產斷然拒絕了。《左傳》原文是這樣的:何為?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譬之若防川也: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能救也;不如小決之使導,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然明聽完,禁不住肅然起敬。
“叔啊,到今天我才明白,您確實是值得追隨的。如果照這樣去做,鄭國真的大有希望,而不是小有希望啊。”然明說得有些激動起來,他打心眼裡佩服子產。
“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孔子因為這件事而讚揚子產,由此也可以看出來,孔子也是個支援言論自由者。
這一段,在歷史上是著名的“子產不毀鄉校”,歷朝歷代受到歌頌。可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是葉公好龍,沒有幾個人真正學習子產的心胸。
子產,中國歷史上言論自由的先驅。
當輿論不符合主旋律的時候,是輿論的問題呢,還是主旋律的問題呢?子產給了正確答案。如果主旋律是正確的,又何必擔心輿論呢?如果主旋律是錯誤的,壓制輿論也不能讓主旋律變得正確。
【外行領導問題】
子皮封邑的邑宰老了,因此需要物色一個新人去管理封邑。子皮有一個家臣叫尹何,人很年輕,子皮也很喜歡他,想要他接任。不過,在決定之前,他想聽聽子產的意見。
子皮先把情況介紹了一番,然後詢問子產是不是該讓尹何來管理封邑。
“太年輕了,不知道能不能勝任啊。”子產考慮了一下說,他並不瞭解尹何。
“尹何謹慎老實,我喜歡他,他不會背叛我的。讓他上任之後再學習,他也就懂得怎樣治理了。”子皮說。
“恐怕不行。人們愛一個人,總是希望對他有利。現在您愛一個人卻把管理封邑的事交給他,如同還不懂得拿刀卻要他去割東西,那樣造成的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