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第2/3頁)
薛定諤的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禎坐在午門城樓上,陷入沉思中。
他在繼位之初,因為劉宗周名氣大,特意將其召來問計。
劉宗周說了一番大道理,希望皇帝能“超然遠覽,以堯舜之學,行堯舜之道”。
卻沒有一條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
面對人才、餉糧、流寇、邊患等難題,一個解決辦法都沒有,全都是迂腐之言。
劉宗周卻認為,解決問題的手段,這些都是刑名之術,近於功利,皇帝應以仁義為本。
這種飄在天上的學問,對治理國家有個毛用?
叔父話雖說的直白,卻是一語中的啊!
“說我罷儒,其實也沒錯,只不過我要罷的,是百無一用的腐儒,而非真儒!”
“我大力提倡科學,卻從未說過,更沒有打算,要以科學全盤取代儒學。”
“恰恰相反,我以為,若是有朝一日,科學大行其道,卻完全摒棄了儒學,勢必將會禮崩樂壞,那時候將是大明之災難,民族之災難!”
雲逍的這番言論,是有感而發。
後世走上了另外一個極端,不講道德,只講利益。
結果又是如何?
道德底線一再下調,到最後全民無底線。
不道德的人,九子登科,守道德的,卻是天天搬磚。
“如今大明正處於千古未有之大變局,國家變得強盛,百姓也開始富足,舉國上下,已經出現‘上下求銀’之態勢。”
“儒學若不順應潮流,即使我不‘罷儒’,終有一日也會被淘汰。”
雲逍的話,絕非是危言聳聽。
很多儒生有了危機感。
如今的大明,可謂是日新月異。
程朱理學的傳統理念,顯然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
不變通,肯定是要被世人摒棄。
劉理順大聲問道:“依國師所言,儒學該走向何處?”
眾儒紛紛看向雲逍。
“接地氣,百姓化!”
雲逍給儒學指出了方向。
以往華夏的教育,實行的是精英化路線。
如今商人和工人等平民階層,迅速壯大。
飽暖思那啥,平民階層吃飽飯,勢必會有精神需求。
士紳階層對精神文化已經無法實現壟斷,以前的那一套,已經約束不了平民階層。
因此儒學唯一的方向,就是世俗化、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