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核心突破 (第1/2頁)
飛豬不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綜合科技中心的主實驗室內,數十臺量子計算機同時執行,處理著來自不同實驗專案的海量資料。李遠方和研究團隊正在進行一系列突破性實驗,多個關鍵技術同時取得重要進展。
"新型超導材料測試完成,"材料學家趙材調出實驗資料,"室溫超導效能穩定,臨界電流密度突破每平方厘米百萬安培。這種材料可以直接用於曲率引擎的核心部件。"
隔壁實驗區,人工智慧團隊剛剛完成了新一代量子智慧系統的升級。全息投影展示著系統的神經網路結構,數萬億個量子節點構成了一個類似生物大腦的計算網路。
"量子智慧核心上線,"系統工程師王智報告,"運算速度比上一代提升了一千倍。系統已經開始展現出自主學習能力,可以直接理解和處理Ancient文明的技術資料。"
守護者的晶體矩陣展開,開始分析這些突破:"檢測到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建立者標準。建議立即進行整合測試,驗證各系統間的相容性。"
實驗室的另一端,能源組正在測試新型反應堆。這臺裝置採用了暗物質提取技術,能夠直接從量子真空中獲取能量。能源轉換效率接近百分之百。
"反應堆功率穩定,"能源專家陳能檢查著讀數,"暗物質轉換率達到預期值。可以開始為其他系統供能。"
突然,監測系統發出警報。某些實驗專案之間產生了意外的相互作用,引發了連鎖反應。大量未知的能量波動在實驗室內擴散。
"檢測到系統共振,"物理學家張波緊急彙報,"多個量子場發生重疊,區域性空間結構開始不穩定。必須立即隔離受影響區域!"
李遠方立即接入控制系統。透過量子意識,他發現這種共振並非完全是負面現象。某些裝置在共振影響下反而展現出了更強大的效能。
"能量分析顯示異常提升,"資料專家劉析指出,"系統效能突破理論極限。似乎觸發了某種協同效應。"
技術團隊迅速調整實驗引數。每個系統都重新校準,適應這種意外的效能提升。監測裝置記錄著每一個微小的變化,為後續研究提供依據。
"新材料生產線啟動,"工程主管錢造報告,"第一批次子金屬已經開始製造。這種材料將用於建造更先進的空間裝置。"
實驗室內的裝置持續運轉,不同的技術專案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科技體系。工作人員們專注地操作著各自的終端,推動著人類文明的技術革新。
"量子通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