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漢山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回顧諸多影響人類發展的因素之後,羅越將目光聚焦在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歷史轉變上:從人人平等的理想追求到民賊統治的黑暗現實。這一轉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地域均有體現,背後隱藏著複雜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因素的交織作用。
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平等的觀念就已在某些思想體系中萌芽。古希臘時期,一些哲學家提出了關於公民平等的思想。例如,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公民們在政治集會中擁有平等的發言權,參與公共事務的決策。儘管這種平等僅限於成年男性公民,排除了婦女、奴隸和外邦人,但它依然是人類追求平等道路上的重要一步。這種早期的平等觀念建立在對人性尊嚴和理性思考的尊重之上,認為在公共事務中,每個公民都有能力為城邦的發展貢獻力量,因此應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
隨著羅馬帝國的興起,羅馬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平等的原則。羅馬法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理念貫穿於財產、契約等諸多法律關係之中。例如,在商業契約方面,不論當事人的社會地位如何,都需要遵循相同的法律規範。這種平等的法律觀念有助於維護羅馬帝國龐大疆域內的社會秩序,促進商業的繁榮。然而,羅馬帝國的平等同樣存在侷限性,奴隸被視為財產而非具有平等權利的個體,這種不平等的社會結構最終也成為羅馬帝國走向衰落的因素之一。
在中世紀的歐洲,封建等級制度森嚴,平等的觀念被壓抑。但在基督教的教義中,卻存在著一種超越世俗等級的平等思想。基督教認為,在上帝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靈魂,這種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為受壓迫的民眾提供了精神慰藉。然而,教會在實踐中卻與封建貴族勾結,成為維護不平等社會秩序的一部分。
啟蒙運動時期,是人類平等觀念的一次重大飛躍。啟蒙思想家們如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等,倡導天賦人權,認為人生而平等,這種平等涵蓋了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他們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宗教迷信,呼籲建立民主、自由、平等的社會。盧梭提出的社會契約論認為,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的授權,人民有權推翻違反契約的政府。這些思想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武器,激發了人們對平等社會的嚮往。
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是將平等理想付諸實踐的偉大嘗試。美國《獨立宣言》宣稱“人人生而平等”,並強調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是不可剝奪的。法國大革命中的《人權宣言》更是明確提出“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