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可以稱王,是為部落王。後來,大一點的國君也可以稱王,是為諸侯王。就算曾經獨自稱王的周天子,也無法跟現在的嬴政相比。周王是“共主”,嬴政是“獨主”,一樣嗎?
也只能稱帝。但不能稱下帝,得叫皇帝。皇的本義是燦爛輝煌,皇帝即“皇皇大帝”,當然比下帝好。
實際上皇帝一詞,古已有之。炎黃二帝中的黃帝,本來就叫皇帝,即“偉大的締造者”。後來“皇帝”多了,只好把他的名稱改成“黃帝”,意思是“天下之中體現了黃土之德的偉大締造者”,或“中央大帝”。
黃帝成了中央大帝后,其餘那些偉大締造者,便被安排到東西南北四方,分別為赤帝(火)、青帝(木)、黑帝(水)、白帝(金),與黃帝合為“五帝”。
問題是,物以稀為貴。偉大締造者多到五個,便未免掉價。為了再設一個等級,只好把“皇”這個形容詞當名詞用。“三皇五帝”的說法,就這樣被髮明出來。[17]
沒有證據表明,嬴政對這段歷史有過研究。也許當時的他,只不過自認為“功高五帝”,又不好意思“比於三皇”,這才發明出介於二者之間的“皇帝”來。
皇帝,即皇和帝,是皇也是帝。
不過這樣一來,皇,也就永遠地由形容詞變成了名詞,甚至皇帝的代名詞。它的使用比“帝”還頻繁,比如皇家、皇族、皇室、皇宮、皇朝、皇位、皇袍、皇權。
這大約是嬴政沒想到的。
嬴政當然也想不到,他這個“始皇帝”只傳到第二代,他的帝國就一命嗚呼。同樣意味深長的是,秦雖二世而亡,皇帝這個名詞卻延續了下來,沒有一個人主張更改。
如此看來,嬴政的“一號檔案”,豈非意義重大?
當然。
表面上看,嬴政由秦王改稱皇帝,不過是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他需要有一個足以“稱成功,傳後世”的稱號,就像古羅馬的勝利者需要一座凱旋門。但如果事情就這麼簡單,則後世的開國之君,豈非也可以見樣學樣,把皇帝換成別的什麼頭銜?為什麼沒人改呢?
因為沒有必要。
那麼,嬴政的變更名號,就有必要嗎?
很有必要。
事實上,當秦王嬴政將韓、趙、魏、楚、燕、齊都收入囊中時,天下和秦便都變了。此前是邦國林立,現在是獨此一家。那麼,秦在“之一”的時候叫王國,“唯一”的時候難道還叫王國?顯然不能。
那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