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價和股票,唏噓不已。但是無論如何這節還是要過的,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h3>| 胡適去世 |</h3>
1962年的這一天,胡適先生去世了。如果拋開所有的政治觀點,我個人認為,胡適先生是民國時代知識分子的旗幟。
胡適可以說是少年有為,二十六歲從美國留學歸來,哈佛博士,做了北大教授,這種偉大的教授在今天已經很少了,二十幾歲做教授是極為難得的。他是公認的新文化運動的旗幟。當然,胡適先生因為名聲太大,也經歷過一些波折。胡適先生當時心繫中國的變革,所以在美國還沒來得及拿到博士的證書就回國了。那時候他已經名聲很盛,所以想拿個博士證書其實很容易。而且我覺得,理工科的學位、資歷都很重要,但文科的學位就沒那麼重要,我最喜歡的兩位現代作家,王朔跟王小波,也都沒有重要的學位。
胡適先生年少成名,而且成的不是一般的名,是成為民國時期的旗手、大名士。所以,胡適先生一生,始終是民國知識分子的代表,江湖語言叫他“大哥”,大批知識分子都是以他為核心。如果稍微細分一點,應該說胡適先生是民國海歸知識分子的老大。胡適當時實際上是以北平為中心的一大群海歸知識分子的代表。當時北平各大學院的大教授,幾乎全是海歸,很少有土鱉知識分子,因為當時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現代化。當時從歐美回來的那些學者在北平還成立了一個歐美同學會,剛成立的時候,只能是留學歐美的人參加,留蘇、留日的人不行。這個同學會到現在還有,不過到現在已經極度擴張,留學各地的都可以加入。
做“大哥”有兩點要求:一是得有學問,二是得有氣節。所以做大哥的人不光是要有學問,光武功高不能當大哥,像呂布武功高,但是呂布當不了大哥,因為他的氣節不夠。胡適的學問就不用說了,而他更有氣節,一生始終保持著一個自由知識分子的態度,沒有中途搖擺過。在那個年代做到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因為那個年代思想極為動盪,一戰二戰期間,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大師輩出、思想家輩出的時代,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主義、思潮。在那個思想動盪的年代,大家剛剛把儒家思想拋棄,人們非常容易動搖,非常容易混亂,非常容易一會兒激進、一會兒消極。但胡適先生始終沒有變過,一直都是一個自由知識分子,從來沒有因為黨派利益或者因為別的原因動搖過。所以胡適先生才能當“大哥”,在各種各樣的情況下,有人思想激進,有人思想保守,但最後都能團結在胡適先生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