叼著貓的老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銀礦以伴生銀礦為主,尤其以銀鉛鋅礦為多其保有儲量佔銀礦儲量的60%以上。
這座銅山想必也有大量的伴生銀礦,但是以現在陸子龍的技術還沒有辦法開採這些銀礦。但是,見到了白蟻后,他卻有了新想法,透過白蟻來煉製白銀。
陸子龍曾經看到過兩個小故事,一個是民間傳說:
傳說有一位婦女在箱子裡藏了150兩白銀,不料,一日當她開啟箱子檢視時,發現銀子不翼而飛。
婦人大吃一驚,懷疑銀子被人盜走了。
後來,她反覆尋找,發現一大堆白蟻正聚集在一起,吃著殘存的銀粒。
婦人一氣之下,將白蟻投入爐中,以解心頭之恨。可喜的是,將白蟻煉化之後,150兩白銀居然失而復得。
還有一個是清康熙年間,吳震方在其編著的《嶺南雜記》一書中記載:
公元1684年,某官府銀庫的數千兩銀子失蹤。官員們以為是被人盜走,便請來了當地最有名的捕快,明察暗訪數日後,一無所獲。
後來,有人在庫房的牆壁下發現一些發亮的白色蛀粉,便順著蹤跡去挖,結果在牆角下挖出一個白蟻窩。
庫官懷疑白銀有可能是被這些白蟻所偷,於是令人將窩中的白蟻全部捕獲,投入爐火中提煉,結果真的從白蟻體內煉出了白花花的銀水。
至此,銀庫被盜之謎終於真相大白。
現代科學已經破解了白蟻食銀的秘密。
白蟻食銀是為了降低自身的甲酸濃度。
白蟻口器中會分泌出一種高濃度的蟻酸,白銀遇到蟻酸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粉末狀的蟻酸銀,這樣,白蟻便可毫不費力地將
粉末狀的蟻酸銀吞入腹內,不過,蟻酸銀不會被白蟻消化吸收,而是經過分解之後形成黑色粉末狀金屬,滯留在白蟻體內。這些粉末狀金屬經過高溫達到白銀熔點時,仍可以還原出銀。
在這個原始時代,現在部落之間都是“以物易物”的物物交換。
而且在部落內部也是以公有制的方式存在,部落族人並沒有私人財產。
白銀還不具備作為貨幣的廣泛應用價值。
但是,陸子龍卻規劃了白銀的另外的作用——製作獎章。
隨著部落的發展,陸子龍機會逐漸在部落內部推廣私有制。
同時為了提高部落組織人的積極性。他將給那些對部落有傑出貢獻的人授予一定的榮譽。就如同他給陸紅葉設立 “鹿部落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