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沒有這樣的根底,一切都不過是空談罷了。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趙宗武在這段時間也是苦心蒐集相關人才,終於在調動各方資源後,成功將賦閒在家的徐光啟,鬱郁不得志的宋應星,在遼西做官的孫元化,小有名氣的畢懋康盡皆籠絡到東海鎮。
為了能夠讓上述四人來到東海鎮,趙宗武也是損失了一些利益,但是在他看來,只要能夠讓他們來到東海鎮,並且根據自己的提議進行相關的火器研究、地理研究、天文研究等等科研研究,那麼沉澱個三五載之後,他們能給東海鎮帶來的收穫將是巨大的!
在火器一道擁有獨到見解的徐光啟、畢懋康、孫元化、宋應星,為了能夠徹底解決燧發槍量產這一根本,他們已經進行了長達月餘的探討、碰撞!
在火器研究的支援上,趙宗武做到了在大明誰都給不了的支援,不管是銀子,還是人才供給,他都是盡最大可能的去滿足,只要能夠解決相關火器的實際缺陷,那麼不管是付出多少,那都是值得的事情。
畢懋康眉頭微皺,言語中帶著幾分亢奮:“想要解決伯爺說的撞針問題,那麼對於東海鎮現有鋼材發展,必須要加大力度去支援,如果說單單憑藉著人工去鍛打,那麼想要量產燧發槍,這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事情!”
除了宋應星的年齡相對來說小一點,徐光啟、畢懋康、孫元化的年紀其實都不小了,對於這些國寶級的存在,些許的言語亢奮趙宗武還是不在意的。
趙宗武這臉上帶有笑意,看向畢懋康認真講道:“畢老說的這一點本伯心中很清楚,早在半月前,東海鎮地方衙署已經開始籌建第一鍊鋼廠的相關準備。
或許在工藝上存在著些許問題,但是隻要有時間的沉澱,本伯相信東海鎮一定能夠在短時間內,去滿足各類火器對於特殊鋼材的需求!”
既然是研究科學的狂人,那必然在人情世故上存在著欠缺,不然他們怎麼可能會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一道上。
“除了對於鋼材擁有需求以外,對於機床的研製也必須加大力度,如果想要做到伯爺說的那種需求,真正量產銃管,這需要的硬性條件有很多,而標準化生產就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徐光啟眉目間帶著堅定,看向趙宗武講述道。
確保銃管能夠量產的根本前提,就在於能否擁有穩定的刻量標準,而維繫這一根本的基礎,就在於是否存在標準化的機床。
如果說不能擁有這些基礎,那麼想要獲取大的飛躍,一切的一切都不過是一紙空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