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唐太宗 天可汗 (第1/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淵成在長安,楊廣敗在江都。[20]
沒錯,佔據長安,再加上尊奉隋室,就有了號令天下的有利地位。相反,背離了關中本位政策,則勢必被關隴集團集體拋棄。隋煬帝至死都不明白的問題,答案就在這裡。
但,楊廣不能不營建洛陽,不能不打通南北。他唯一的錯誤是不該視人民為土芥。因此,當他成為人民公敵時,也只能躲到江都。令人費解的是,他居然把首都長安留給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卻把太原給了李淵,這又是為什麼呢?
也許,是因為突厥(Turks)。
突厥是繼匈奴和鮮卑之後,對中華史影響重大的北方遊牧民族。可惜,我們對這個古老的民族知之甚少,只知道他們的起源地在準噶爾盆地以北,以狼為部落的圖騰,曾經臣服於柔然,為他們在阿爾泰山打鐵,因此得名突厥,進入中華史的視野則是在西魏文帝的大統八年(542)。
不過到北周時期,突厥已經建立了強大的汗國,轄境東至遼河上游,西至中亞里海,北至貝加爾湖。突厥人的國家之所以叫汗國,是因為國王叫可汗(讀如克寒)。這個稱號是他們從柔然那裡學來的,相當於匈奴的單于。
實際上從西魏末到隋初,突厥都是歐亞草原上最強大的國家,控制著東西方的交通和貿易。在西方,他們與拜占庭帝國眉來眼去,還相約共滅伊朗的薩珊王朝(Sassanid,又譯薩桑王朝)。在東方,他們當然免不了要越過長城前來拜訪,而且多半不懷好意,也不會空手而回。[21]
突厥,是匈奴之後的中華北方邊患。
幸運的是,由於種種原因,突厥在開皇三年(583)正式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這就給了隋帝國挑撥離間、分化瓦解的大好機會。結果是東突厥的啟民可汗俯首稱臣,西突厥的泥撅處羅可汗接受招撫,就連世世代代與西突厥為仇的波斯帝國也來表示友好,隋煬帝的外交大獲成功。
可惜在政治鬥爭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啟民可汗去世後,繼位的始畢可汗就跟煬帝翻臉。他甚至在大業十一年(615)八月以數十萬騎兵,將第三次北巡的隋煬帝圍在雁門(今山西省代縣),差點就要了他的命。
隋煬帝從此一蹶不振。[22]
始畢可汗卻學會了坐收漁翁之利。隋煬帝在他和西突厥之間翻雲覆雨,他則在隋帝國動盪之時渾水摸魚。誰來依附他,他就封誰為天子。那些反政府武裝力量,也樂意接受可汗的稱號。煬帝用於突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