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屋大維幾乎天生就跟制度融為一體。
實際上,屋大維做的事情比王莽嚴重得多。王莽只是換了個人當皇帝,屋大維卻徹底改變了政體。從這個意義上講,王莽只是篡位者,屋大維卻是革命者。
然而屋大維的結局卻比王莽好得多。他不但成功地把共和變成了帝制,新政體居然還延續了五百年。
這又是為什麼?
根本原因在時勢,直接原因在方式。
我們知道,王莽其實也是想革命的,只不過他要做的事情是恢復周制。但他哪裡知道,秦皇漢武之後,周制的恢復已斷無可能。因此王莽拿著一本《周禮》搞改革,在他自己是替天行道,在歷史眼中就是倒行逆施。
羅馬的情況則相反,共和制度早已不再符合國情。因為按照這種制度,人民大會才是最高權力機關;而羅馬的人民大會,在理論上是必須全體公民參加的。
然而到愷撒的時代,共和國已經擁有十八行省。到公元前28年,也就是屋大維成為奧古斯都的前一年,擁有羅馬公民權的成年男子已經超過四百萬。這麼大的地方,這麼多的人,怎麼召開人民大會呢?
唯一的辦法是實行代議制,即由人民選舉代表,由代表組成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權力。可惜,這種制度很久以後才被髮明出來,當時也沒有這個靈感。事實上,代議制在英國首先產生,要到一千九百年以後。
這個問題後來由屋大維的改革勉強得到解決,辦法是異地投票。可惜,住在行省的羅馬公民是否當真享受了這一權利,已無從查考。但即便十八行省都異地投票,以當時的通訊工具和交通條件,效率之低也可想而知。
僅此一項,就得改制。
何況還有戰爭。
戰爭對於羅馬極其重要。因為只有戰爭,才能讓羅馬成為霸權國家和世界首都,也才能讓羅馬公民獲得財富和榮譽,並保持羅馬社會的熱情洋溢、生機勃勃和團結一致。對於這一點,人民和元老院都心知肚明。
然而要戰爭,就得有獨裁官。戰爭的時間如果越來越長(這幾乎是必然的),獨裁官的任期也就不能再是六個月。蘇拉開無任期獨裁官之先例,這是原因之一。
獨裁官沒了任期,對執政官的權力限制(包括任期和人數),也就沒有了意義。頂層(執政官)和基層(老百姓)都變了,只剩下元老院死撐著,也沒意義。
帝國制度,已是呼之欲出。
即便如此,屋大維仍然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