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國家與人 中華的惆悵 (第1/2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國。
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模式和樣式、制度和尺度,都是由這個國家的文化、歷史和國民來決定的。強大的國民喜歡弱小的政府,自由的國民欣賞鬆散的制度,愚昧的國民盼望英明的領導,軟弱的國民依靠強權的統治。因此恩格斯說,如果某個國家的政府是惡劣的,而且儘管惡劣卻仍將存在,那就可以用該國國民相應的惡劣來解釋。[15]
但,這裡面有問題。
眾所周知,人類最早的國家,大多是君主制,少數是共和制,極個別是民主制。西學東漸前的中國人,更一直認為君主制天經地義,別無選擇,反對派一個都沒有。如此說來,難道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不要自由,想做奴隸的?
當然不會。
這就必有原因,必有道理。
什麼原因?什麼道理?
天下必須有序,群龍不能無首。
沒錯,中國原本就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如果再攤上洪水氾濫、外敵入侵,就更需要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需要號召力和凝聚力,至少得有萬眾一心的象徵。這個功能,在那時不可能由別人來承擔。為此,人民只能做出犧牲和讓步,對高舉旗幟的君主俯首稱臣。
這,大約是法家以外思想家們的想法。[16]
因此,除法家外,其他各家對君主制度和君主權力,都是“有條件的維護,有保留的贊同”。比如儒墨道三家都認為,君主可以有,但得是聖人,至少要合格。孟子甚至認為,君主如果不合格,就應該下臺。又比如,三家都認為,君臣之間不能是奴役與被奴役的關係。孔子就說君對臣要彬彬有禮,孟子更認為君若“目中無人”,臣可“視如寇仇”。如果那君主太不像話,人民還可以發動革命殺了他。這能說是“想做奴隸,不要自由”嗎?
君主制,並不等於奴隸制。
獨立、自由、平等,畢竟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不會有哪個民族是例外。
只不過,歷史會有不同的嘗試和選擇。
可惜,儒墨道三家主張的條件和保留,離民主或憲政還有十萬八千里,實行起來也有諸多問題。比如什麼叫“聖人”,三家就說法不一。儒家講“仁民愛物”,墨家講“明察秋毫”,道家講“清靜無為”,請問以誰為準?
還有,君主如果不合格,怎樣請他下臺?有辦法嗎?有法律嗎?有制度嗎?有程式嗎?沒有。
那就只有一廂情願,以及惆悵。
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