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日 (第1/4頁)
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7月2日。1961年的這一天,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作家海明威去世;1777年的這一天,美國佛蒙特州首先廢除奴隸制。
<h4>|海明威去世|</h4>
海明威對我們,應該說對一代文藝青年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從小不讀海明威的書,那完全不能稱為文藝青年,我覺得讀他的書能夠培養起一個男人的那種硬漢精神,或者說是一種榮譽感。海明威的書主要是描寫男人那種永遠向上、不甘失敗的精神。他在《老人與海》裡面有一句名言是“Amancanbedestroyedbutnotdefeated.”,就是說一個男人可以被摧毀,但是絕不能被打敗。
海明威應該算是美國曆史上最受人民喜愛的作家,大家知道他得過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作為戰地記者他也得過獎。我覺得這是由於他的文學作品本身非常優秀,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是一個非常尚武的國家、一個重武輕文的國家。美國四十多位總統裡,有三十幾個都是當過兵的,但是沒有出現過什麼大作家、大文豪。美國人民通常是比較熱愛英雄的,而海明威是兩者兼備,在他一生得到的所有榮譽裡,有一半是軍功章,從他能夠奔跑之後的幾乎所有戰爭他都參加過。在戰爭中他就是一個典型的美國牛仔,哪裡有槍聲,哪裡有爆炸聲,哪裡有馬蹄聲,他就會奔向哪裡。一戰的時候,海明威為了去歐洲參戰,連讀大學的機會都放棄了,他本來可以去上伊利諾伊州的州立大學,這是美國最好的幾所公立大學之一。結果他因為年齡問題當了半年記者,然後就去了歐洲,其實當時的一戰跟美國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主要是歐洲在打,但是美國去了很多志願兵,包括杜魯門總統當年也在密蘇里州招募了一個連的農民到歐洲前線去了。海明威到了前線以後,哪裡的戰況激烈就往哪兒跑,嫌自己跑得不夠快還要租一輛車往前線趕,因為他想親眼看見那些戰爭的場面。
這麼一個喜歡戰爭的人,戰爭當然也不會輕易地饒了他。在一戰中,他因為視力不太好,沒能上前線,於是當了一名救護兵。在義大利前線他為了救護一個義大利傷兵,自己被炮彈擊中,身上留下了兩百多塊彈片,直到去世身上還有一些。一戰結束之後,海明威又到了巴黎。我小的時候看過一本書,叫《流放者歸來》。雖然到現在已經很久了,但是前幾年當我觀看伍迪·艾倫的新電影《午夜巴黎》的時候,當年看這本書時的所有年少情懷又被重新勾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