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官治天下 仕途廣闊 (第1/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跟牧官同樣重要的,是選官。[15]
漢代官吏的選拔和任命,途徑有三:察舉、徵辟(讀如避)、雜途。察舉是選舉的一種,選舉即選擇和舉薦。這也是歷朝歷代最主要的仕途,號稱正途。
中華帝國的選舉制度也有三種:漢代察舉,魏晉薦舉,隋唐以後科舉。三舉之不同,在於科舉透過考試,薦舉透過考量,察舉透過考察。考察而後選舉,叫察舉。
察舉是帝國中央極其重視的一件事。元朔元年(前128)十一月,漢武帝下詔稱: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並行,厥有我師。因此,郡守、九卿、禮官、博士,如果不向中央政府舉薦人才,就算有罪。
有關部門則定出罪名:大不敬和不稱職。[16]
從此,各地人才源源不斷湧向中央。
察舉也是有科目的,比如孝廉、賢良、秀才。孝廉就是孝子和廉吏,賢良有賢良方正和賢良文學,秀才則叫秀才異等,後來避光武帝劉秀的諱改稱茂才。
顧名思義,孝廉重德,秀才重才,賢良則方正重德、文學重才。但總體上說,漢武帝的方針是德才兼備。
舉孝廉和舉秀才,有規定的時間、名額和制度,屬於常科。舉賢良則是根據皇帝的詔書,是特科。但不論常科特科,都由官員舉薦,被舉薦者甚至還要參加考試。這是一般吏民走上仕途的常規方式。
非常規的,是徵辟。
徵辟就是徵和闢。徵即皇帝徵召,闢即官員闢用。三公、九卿、太守、刺史,都有權闢用吏員(屬於官員副職的則必須由朝廷任命)。所以,闢的範圍,遠大於徵。
不過,物以稀為貴,位以帝為尊。被皇帝徵召,面子當然比被官員闢用大。面子最大的,朝廷還要派專車恭迎進京,沿途地方也要提供食宿。皇帝為了表示誠意,有時還要一請再請。後來劉備的三顧茅廬,就是遺風。
這就是選舉和徵辟的不同。選舉是鄉選裡舉,自下而上,循序漸進;徵辟則是高層看中,自上而下,一步到位。所以後來那些自視甚高的名士,都熱衷於徵辟。
徵辟靠名氣,選舉靠德才,這是大多數人嚮往的。如果名氣和德才都不夠,就只能靠雜途。
雜途的名目也很多,比如廕襲。蔭就是蔭子,襲就是襲爵。襲爵僅限於王侯,其他爵位不能世襲。蔭子則是級別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只要任滿三年,就可以推薦子弟一人為官,所以又叫任子。
顯然,廕襲制度的受惠者是官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