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10月9日。在1967年的這一天,革命家切?格瓦拉遇害;今天還是關錦鵬導演的生日,關導演生日快樂!
<h4>| 革命家切·格瓦拉遇害 |</h4>
今天對憤怒青年、文藝青年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天,1967年的今天,他們的偶像革命家切·格瓦拉遇害。在這個世界上有大量的憤怒青年、文藝青年,切·格瓦拉戴著貝雷帽的那張頭像,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這張頭像曾經被印在全世界無數憤怒青年、文藝青年的胸前,在20世紀創下了頭像在T恤上的印刷量世界第一的紀錄。
切·格瓦拉的原名並不是切·格瓦拉,大家知道,西班牙語的名字特別長,之前我們給大家講過畢加索的名字就特別長,切·格瓦拉名字也很長,但是他後來被叫作“切”。“切”在西班牙語中實際上是一個象聲詞,或者叫感嘆詞,我覺得可以直接譯成“鏗鏘”,所以他的名字應該叫“鏗鏘·格瓦拉”,因為他有無數的名言,他有無數的妙語,關於革命的、關於堅持的、關於不投降的、永遠要這樣那樣的,這些都寫在各國憤怒青年、搖滾青年的衣服上。
革命家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從社會的底層產生的革命家,大家看農民起義,就是那些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們深切地感受到這個社會的不公,感受到極度的壓迫,然後起來反抗;另一類是一些出身非常好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因為出身好,很容易左傾,在學習、思考的過程中,他們的思想逐漸左傾,慢慢地就成了革命家。切·格瓦拉就屬於後者,他不但出身好,而且應該算是全世界有史以來出身最好的革命家之一。他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當年的家境非常好。切·格瓦拉在大學時是學醫的,大家知道在拉美或者在西方,能去學醫的人家境一般都是非常好的。他在讀大學的過程中還好幾次出去旅行,走遍拉美。他曾經寫過一本著名的日記,叫《摩托日記》,記錄的就是他騎著摩托去旅行的故事,這段經歷後來還被拍成了電影。
有關切·格瓦拉的電影有很多,最著名的有兩部,一部就是《摩托日記》,另一部就叫《切》。《摩托日記》曾經得過奧斯卡的最佳原創歌曲獎,這部電影當時也是所有搖滾青年必看的,沒看過《摩托日記》大家就別聊了,就跟沒聽過重金屬音樂就別聊搖滾一樣。《切》是美國好萊塢著名的大導演索德伯格拍的,講的就是有關切·格瓦拉的故事。我還記得那一年《切》在戛納首映的時候盛況空前,當時我也去參加戛納電影節,就是為了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