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袁紹怒不可遏。
曹操當了大將軍以後,袁紹被任命為太尉。袁紹馬上就跳了起來,因為太尉位在大將軍之下。袁紹氣哼哼地說,曹操早就死過好幾回了,每次都是我救了他。這傢伙如此忘恩負義,難道還想“挾天子以令我”嗎?[11]
這大約就是所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起因,也是證據:獻帝便是他挾持的天子,袁紹則是他企圖號令的諸侯。可惜曹操並不承認。無論他或他的謀士,都沒有說過這句話,也沒有使用過“挾天子”的提法。
曹操方面的說法是什麼?
奉天子。奉天子以令不臣,奉天子以令天下。[12]
挾天子與奉天子,有區別嗎?
當然有,而且是本質區別。奉是尊奉和維護,挾是挾持和利用;“令不臣”是要地方服從中央,“令諸侯”是要別人服從自己。前者是綱領,後者是策略;前者要實現國家統一,後者要實現個人野心,豈可同日而語?
那麼,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誰說的?
別人說曹操的。比如諸葛亮,就說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孫權集團的人,也說曹操“挾天子而徵四方”。作為政治對手,他們都知道“挾天子”是不道德的,因此毫不猶豫地給曹操戴上了這頂帽子。[13]
其實此話的最早版本,來自袁紹的謀士沮授(沮讀如居)和田豐。沮授的說法,是“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田豐的說法,則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這是他們對袁紹的建議。[14]
兩人使用的詞,也都是“挾”。
看來,袁紹集團幾乎從一開始就境界不高。相反,曹操這邊則不但有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還有荀彧的三大綱領:奉主上以從民望,秉至公以服雄傑,扶弘義以致英俊。荀彧說,有此大順、大略和大德,就堂堂正正,氣壯山河,無往而不勝。[15]
顯然,荀彧著眼於義,沮授著眼於利。荀彧始終緊扣一個主題:捍衛現任皇帝就是維護國家統一,這是“大義”。沮授則反覆強調一個策略:掌握現任皇帝就能擁有政治資本,這是“大利”。
格調和品位,高下立判。
謀士的格調就是東家的品位。沮授曉之以利,說明袁紹重利;荀彧曉之以義,說明曹操重義。至少在那時,曹操是重義的,或裝作重義的樣子。
不過,任何說法和決策都是雙刃劍。毛玠和荀彧設定的政治正確和正義旗幟,給曹操戴上了高帽子,也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