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結界科學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樣只要櫱葉有三組,就可以光合到足夠的營養單獨發育成穗,而商代的農田,根本沒有這麼強的肥力,意味著要麼部分分櫱中途死亡白白浪費肥料,要麼不出穗還要佔用主莖養分,使得最後稻米結子乾癟稀少。
不過,即便如此,密密的水稻在田裡搖擺,也讓商人們覺得賞心悅目,至少它看上去挺健康的,也比黍子看上去像是會多打糧食的樣子。
在曬田之後大約20天左右,抽穗、揚花,然後就到了7月中旬,其他作物都收穫了,就到穀子蠟熟的時候。
“…….媽耶,種絕收了。”子受撓撓頭,大約一半隻有一穗,剩下一半二穗,個別特別能掠奪養分的三穗,每穗最多也就二十粒穀子,普遍十一二粒,個別只有八九粒的。
超過三分之一不甚飽滿,也就他精耕細作的那大約100畝王田要好得多,大概二穗佔六七成,三穗有半成左右,每穗大約穩定在30~40顆粒左右。
是不是很不錯,那麼現實是,現代的稻子,早稻平均一穗90~120顆粒,一苗最多15穗,種1收1100以上才是正常收穫,種1收30,那是妥妥的絕收。
不過,認真的來講,如果子受真的完全研究透了這個東西,真的按照水稻的生長需求和肥力水平,完美分櫱的話,達到平均3~4穗,每穗穩定30粒以上,種1收200還是可以的,不過,這種極限卡BUG並不容易,因為老天爺光照、水溫、病蟲害有一點點不給臉,直接你就寄了。
更別說這狗尾巴草一樣的穀子,抽這麼多籽粒不代表能打這麼多穀子,因為裡面不少是乾癟的,質量還不說了,說起來就是一包淚。
而且對於水肥的消耗簡直是讓人聞之色變,難怪也就是江南能夠這麼個種法,就北方這水量、氣溫、光照,簡直要人命,而且還是新勞動力黑洞。
不過,在滿足一切條件下,平均種1收150,也就是單季畝產在400~500斤還是沒有問題的,前提是必須按照子受這個根據現代把水稻這玩意兒徹底搞明白之後,在每一個環節都卡在關鍵點上的標準答案的種法才行。
否則的話,就是古代農民種水稻,畝產算是高產了,一般100公斤左右,南方開發完成的話,一年雙熟的情況下,可以做到年畝產五百斤左右(明代的開發程度)這還是進入高產占城稻千年育種下來的。
而且子受還得面臨一個新問題,那就是這次算是高產了,下次至少減產40%,再下次就算是商代標準的絕收,不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