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懷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藺成聿愣了一下,隨即心頭一酸。
重生回來第一次見面,確實是他比較主動,從一開始纏著人打招呼到後來要帶人來柳江唸書,姜宵只要多想想,都能想到他也回來了。
“宵宵是覺得如果我沒有記憶,是不會這樣熱情的,是嗎?”
“只是其一,”姜宵道,“還有一點其他的小事。”
姜宵觀察力不錯,他能時常注意一些細節,且他對上輩子的所有事情都記憶深刻,再看到眼前的藺成聿,一一比對過之後,更能確定自己心裡的猜想。
已經經歷過許多事情的人,再怎麼掩藏,畢竟還是和少年時候不一樣了。
比如說,姜宵剛見到藺成聿的時候,他長期在柳江生活,普通話雖然標準,但是某些音節總是不可自制的受些本地話影響,比如說“厚林”的林字,他說出來的時候有點像“寧”,不明顯,但之後他工作原因去了濱海市,在那裡待久了,有些發音就潛移默化地糾正了過來,變的很標準了。
“同學,我想去厚林三中。”
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藺成聿假借問路,和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林”字的發音相當標準。
又比如,藺成聿畢業剛進公司的時候,也是從底層崗位做起,他工作拼命業績突出,升遷很快,不過也很忙,導致大拇指輕微腱消炎,姜宵那時候會給他找藥酒揉揉,但他又不好好養著,好了一點又復發,直到後面升到一定位置,沒那麼多伏案勞累的基礎工作才好全了,不過也因為這件事,藺成聿一旦遇到上心的事情,他雙手交疊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揉幾下大拇指。
這些後天養成的習慣和改變,本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時候的藺成聿身上。如果說一見面就過於熱情的態度讓姜宵意識到了什麼,那這些事情就是切實的佐證。
藺成聿應該自己都不記得或者說沒有意識到這些變化,所以他聽姜宵說這些的時候,臉上的神色是帶著驚訝的。
但姜宵記得,他切切實實經歷過這些,藺成聿工作重點轉到濱海之後,兩個人聚少離多的生活就開始了,藺成聿要很久才回來一次,他身上的每一次變化姜宵都記得,口音因為濱海而改變只是其中一點,姜宵為他還特意學了幾道濱海的菜式,只為了適應他的變化,他大拇指那邊的病症就更是,藺成聿從來也不知道姜宵為了讓他好受一點,上上下下找了多少種藥油,還特意去學的按摩手法。
即使深刻的愛被磨去,但自己用的那些心沒那麼容易被忘掉,以至於姜宵重生之後再見到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