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第2/4頁)
張愛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樣懷舊,由不同的作者寫來,就有興趣,大都有一個城市的特殊情調,或是濃厚的鄉
土氣息。即使是連糯米或紅棗都沒有的窮鄉僻壤,要用代用品,不見得怎麼好吃,而由於懷
鄉症與童年的回憶,自稱饞涎欲滴。這些代用品都是史料。此外就是美食家的回憶錄,記載
的名菜小吃不但眼前已經吃不到了,就有也走了樣,就連大陸上當地大概也絕跡了,當然更
是史料。不過給一般讀者看,盛筵難再,不免有畫餅充飢之感,尤其是身在海外的人。我們
中國人享慣口福,除了本土都是中國人的災區,赤地千里。——當然也不必慘到這樣。西諺
有云:“二鳥在林中不如一鳥在手。”先談樹叢中啁啾的二鳥,雖然驚鴻一瞥,已經消逝
了。
我姑姑有一次想吃“粘粘轉”,是從前田上來人帶來的青色的麥粒,還沒熟。我太五穀
不分,無法想象,只聯想到“青禾”,王安石的新政之一,講《鋼鑑易知錄》的老先生中沉
著臉在句旁連點一串點子,因為擾民。總是捐稅了——還是貸款?我一想起來就腦子裡一片
混亂,我姑姑的話根本沒聽清楚,只聽見下在一鍋滾水裡,滿鍋的小綠點子團團急轉——因
此叫“粘粘(拈拈?年年?)轉”,吃起來有一股清香。
自從我小時候,田上帶來的就只有大麥面子,暗黃色的麵粉,大概幹焙過的,用滾水加
糖調成稠糊,有一種焦香,遠勝桂格麥片。藕粉不能比,只宜病中吃。出“粘粘轉”的田地
也不知是賣了還是分家沒分到,還是這樣東西已經失傳了。田地大概都在安徽,我只知道有
的有無為州,這富於哲學意味與詩意的地名容易記。大麥面子此後也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
過。
韓戰的中共宣傳報導,寫士兵空心肚子上陣,餓了就在口袋裡撈一把“炒麵”往嘴裡
送,想也就是跟炒米一樣,可以用滾水衝了吃的。炒米也就是美國五花八門的“早餐五穀”
中的“吹漲米”(puffedrice),儘管製法不同。“早餐五穀”只要加牛奶,比
煮麥片簡便,又適合西方人喝冷牛奶的習慣,所以成為最大的工業之一。我們的炒米與大麥
面子——“炒麵”沒吃過不敢說——聽其自生自滅,實在可惜。
第一次看見大張的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