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先選出原石,然後在鑽坯上劃線標記,切割師就知道應該怎麼切了——別小看這一步,很重要——既要儘可能保持最大的克拉數,又要把鑽坯裡的雜質去除,不容易的。”
“那個像唱片一樣的圓片是什麼?”
“它叫切割片,也叫鋸片。大部分的鑽石都是用鋸切的方式切割的。聽說美國和俄羅斯已經用上了鐳射切割技術,那玩意兒不僅精確,還可以防止鑽裂。因為鋸片轉速極快,再把鑽石放在上面磨,產生的溫度是很高的,一些鑽石可能會因為高溫產生鑽裂,最壞的情況就是沒法再賣了。不過,我們大概還有幾百年才有錢買一臺鐳射切割儀吧。”
“不是隻有金剛石才能切割金剛石麼?金屬片切得動?”
“鋸片表面會塗鑽石粉,相當於還是鑽石切鑽石。”
“市面上賣的那些號稱多少個切割面就是這麼切的?”
“那是下一步了,要送到車床上去。我們這裡做不了。我們只負責鋸開鑽石,然後就送出非洲到各國的鑽石工廠去。他們會做成型和拋光,然後檢驗分級。最後放到發亮的櫥窗裡。”
謝秋歧注意到這些工人大部分都不是年輕人,有許多中年人和婦女,可能是因為這項工作需要一定的技術和經驗。按理說這樣的工作也算得上技術工種、半個腦力勞動者,至少要比面朝黃土的礦工強,但在非洲這個地方,說不定切一個月鑽石也就頂個溫飽。
沒有錢、沒有技術,只有原石和粗加工,保證賺錢的只有地主。這是個惡性迴圈,越是不願意投入技術,就越無法進行精加工產生附加值,就會越來越窮。
“這些工人不會也是你們買來的奴隸吧?”謝秋歧玩笑道。
奧拉挑眉:“你覺得這種工作是隨隨便便抓個人就能幹的嗎?”
謝秋歧一哂:“我只是看到有幾個不太像本地人。”
“有些人是來到非洲找工作的。如果他會幹活,我們也會錄用。”她特地用了“錄用”這個詞,顯得這份工作合法正規:“安哥拉這幾年跑來很多外地人,亞洲人居多,都是打著做鑽石生意的念頭過來的。最初來的那幾批能賺點,現在來的已經撈不著油水了,只能打工。”
謝秋歧倒是知道不少人跑到非洲賺錢,不光是淘金挖礦,賣摩托車、賣手機、修鐵路、搞房地產……五花八門。他在遊輪上還碰過一個在南非賣摩托車發財的老闆,直言非洲做生意苦。
兩人往課室深處走,從鋸切線走到標記線。中途不斷有工人往來兩條流水線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