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酈城大建 (第1/3頁)
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酈城督造,也很重要。好在有樓桑大建的經驗。材料全部統一尺寸,形成模組。再加上牛馬畜力和工程機械的輔助,建造速度極快。
過程大致是這樣:
牛馬先把建造一棟宅院的材料模組(包括:磚石、瓦片、木料、白堊等)運到現場。夯實地基,搭設塔吊和腳手架。開建房屋,圍以垣牆。人手充足,不日乃成。
尤其是塔吊的出現,一下子解決了建樓時,材料高空搬運的難題。讓工匠們只需專注於建造,事半功倍。
能像搭積木一般,建造一棟三層重樓。最關鍵,還是建築模組的運用。當然,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弊端就是,建起的重樓都一個樣。這也無妨。待編戶齊民入住,便會根據實際所需,自行改造。只需兩三年後,便可如樓桑一般,千姿百態。
這就叫民生百態。
酈城橫跨酈亭溝。是劉備封邑的西南門戶。故而要建垣牆。
歷朝皆把建城郭、營都邑,視為“國之大事”。有詳密的制度。時下也是如此。為使“小不得僭大,賤不得逾貴”,往往從制度上規定:“衣服有制,宮室有度,人徙有數,喪祭械用皆有等宜(同儀)。”
營建城邑,同樣要遵守“王制”。大凡城郭所在地的面積,城牆高厚,城門數目,城內建築物的種類,市場位置,道路寬窄等等,幾乎都有規制,不得擅自逾越。
《漢書·賈誼傳》:“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堂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高者難攀,卑者易陵(陵,乘也),理勢然也。故古者聖王制為等列,內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後有官師小吏,延及庶人,等級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賈誼以堂、陛、地、廉寓,應建立等級來喻。亦說明漢代建城,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
國都如此,郡國、縣、道、邑也是如此。
各級城邑的城郭大小,城牆高度、城門數目,皆有具體規定。
“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里,傍三門。”係指王都而言。王都一面三門之制,到漢代仍嚴格遵守。《西京賦》:“旁開三門,叄塗夷庭。”“一面三門,門三道也。”
而諸侯的都邑,通常是一面兩門。
城牆寬度也有規定。諸侯的都邑寬不過三丈。
此外,關於明堂、辟雍(明堂外水曰‘辟雍’),也有規定。《郊祀志》:“天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