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繡衣直指 (第1/3頁)
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邑民暴增,另築城邑。耿雍來報,刺奸、賊捕人手不足。
劉備便招募人手。
順陽衛多豪俠。刺奸、賊捕,便由豪俠擔任。樓桑更是豪俠齊聚。北地豪俠,多半會聚於此。告示一出,募者如雲。
刺奸、賊捕,不過是斗食小吏。既是心腹,必然要高薪厚祿,以養死士。
不知檢察機構如何構建,運作?
劉備累日翻看歷代典籍,終於獲知全貌。
檢察制度,古而有之。如“貪以敗官為墨”。墨就是貪汙。戰國時,魏國《法經》中將貪汙罪叫作“受金”。犯了此罪,便是宰相也受懲罰。
到了我朝,監察系統呈多元化趨勢。各級檢察機構,既分體執行,又互相交錯。三公九卿、皇室外戚、京師百官、地方長吏乃至監察官本人,皆被置於這張網路之中,受各級監察機構的監督。此法,對貫通政令,整飭吏治,廓清風氣,產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西漢時,還擬定了《監御史九條》、《六條問事》等監察立法的奠基之作。開創了監察法規的先河,對後世影響深遠。
在朝堂之上。設御史臺,作為最高監察機構。其長官在西漢初期為御史大夫,與丞相及太尉同為三公。職責是“內承本朝之風化,外佐丞相統理天下”,兼有行政與監察長官之性質,相當於副丞相。以察舉違法為職責。對官吏的違法行為,不問是否有皇帝和丞相的指令,均有權進行案問,但御史大夫僅負責朝內和京畿地區三輔的監察。在御史大夫之下則設立御史中丞為其佐官。
在地方。為加強對州郡縣國的監察,武帝時,始在地方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由各部派遣刺史一人,稱‘十三部刺史’。隸屬於中央御史臺,專門負責監察郡縣,於每年八月“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同時還負責“課第長史,不稱職者為殿,舉免之”。
除此之外,皇帝還經常根據需要,直接從御史中任命繡衣直指御史。他們穿繡衣,持斧鉞,握有生殺大權。稱“繡衣直指”。亦稱“直指使者”、“繡衣御史”。
武帝天漢年間,民反者眾。地方官員督捕不力,武帝派直指使者,衣繡衣,持斧仗節,興兵鎮壓。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皆伏誅。後因稱此等特派官員為:“繡衣直指”。
繡衣,表示地位尊貴;直指,謂處事無私。後亦稱“繡衣使者”。繡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稱“繡衣御史”。王莽時改稱“繡衣執法”。略稱為“繡衣”、“繡衣吏”。
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