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口頭上,卻希望別人站出來為你們力挽狂瀾!”
大使的表情變得更加難看了。“這並非不列顛的願望,首相閣下,只是……我們確實在面臨著相當多的困難。”
1827年4月12日,也就是艾格隆剛剛來到基督山島不久的時候,偉大的外交家、託利黨內的強勢人物喬治-坎寧,從外交大臣任上接掌了首相職位,時年57歲。
雖然國內和黨內都期待這位負有盛名的大人物能夠就此大展拳腳,然而非常不幸,此時的喬治-坎寧已經是一個重病垂死的人了,只能靠服用鴉片酊來勉強續命。
不到4個月之後,8月8日,這位大人物遺憾地與世長辭。
他的猝然離世,攪亂了英國政界,幾乎沒有人對此做好安排,在一陣混亂之後,國王因為厭惡一些託利黨內部大人物,所以決定任命託利黨內的溫和派、資歷較深的政治家戈德里奇子爵弗雷德裡克-約翰-羅賓遜擔任首相。
然而這位首相併非強勢的領袖,哪怕在託利黨內部也做不到說一不二,雖然他被國王授予組閣權力,但是他的內閣脆弱不堪,而且又是倉促上臺的,時人普遍認為這屆內閣一定會是個短命內閣,就連首相本人也同樣持這種看法。
既然內閣註定是短命內閣,那麼政壇的混亂自然也不可能因為首相誕生而戛然而止,不僅託利黨和輝格黨的傳統內鬥還在持續,就連託利黨內部,溫和派和保守派也一樣吵得不可開交,為了穀物法產生的爭論甚至點燃了下層,整個國家都陷入到了激烈的爭吵當中。
在這種情況下,指望倫敦的大人物們分出多少精神來關注巴爾幹半島的那些事,確實有點難為人了。
梅特涅不得不讚嘆沙皇找到了一個好時機。
然而——他知道,偉大的不列顛並不會因此而沉睡,它還有那些不可撼動的守護神,這些守護神足以讓他得到足夠的助力,協助他力挽狂瀾。
“那麼,威靈頓公爵有何看法呢?”他小聲詢問對方,“我無意干涉貴國內政,但我聽說在貴國內部,希望由公爵本人出山、穩定國內外局勢的呼聲最近在高漲……”
聽到了首相的問題之後,大使原本僵硬的臉出現了些許的鬆動,就連眉毛也挑動了幾下。
“確實有這種呼聲——”最後,他點了點頭,給予了梅特涅足夠的回應。
“如果真是如此的話,我認為這是歐洲的幸事。”梅特涅點了點頭,“我雖然和威靈頓公爵相處的時間不長,但是我永遠都會記得他的風采,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