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這世界有救嗎 治國還須庶人劍 (第2/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蛇,生惻隱之心,取出隨身所帶藥物為蛇敷藥、包紮。大蛇通人性,一年後銜明珠相報,即“隋侯珠”,舉世莫能與之比。
虛假的美掩飾著真實的醜,這就是韓非眼中的禮樂與仁愛。於是,韓非就這樣用他內容與形式的矛盾論,邏輯地同時否定了仁愛與禮樂。
可惜這個邏輯前提是韓非的,不是孔子的。孔子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論者。在他看來,沒有內容,形式就沒有必要;沒有形式,內容也無法表現。子貢就說,內容好比皮,形式好比毛,哪個可以不要?如果去掉毛,虎皮豹皮與狗皮羊皮,又有什麼區別?[31]
儒家與法家,簡直雞同鴨講。
不過,如果墨子再世,卻會同意韓非。事實上墨法兩家雖然根本對立,卻相互同情,因為他們都是功利主義者和實用主義者。只不過,墨子講“天下之利”,韓非講“軍國之利”;墨子講“庶民之用”,韓非講“君主之用”。但主張講功利,講實用,則是一樣的。[32]
那麼,墨子為什麼主張兼愛?
因為墨子認為兼愛管用。墨子說,只要做到“兼相愛,交相利”,諸侯之間就不戰爭,大夫之間就不掠奪,庶民之間就不殘害,天下也就太平。[33]
所以,兼愛是必需的,禮樂則沒有用。
韓非則認為,兼愛、仁愛、禮樂,都沒有用。韓非說,儒家和墨家都鼓吹先王愛民如子。然而怎麼樣呢?人民照樣犯罪,君王也照樣殺人。這就怪了。那些人不是已經得到了慈父慈母般的疼愛嗎?為什麼還要犯罪?可見愛不管用。你愛他也好,不愛他也罷,他該犯罪,還犯罪。既然如此,那你愛他幹什麼?
愛不但沒用,還誤國。
韓非說,楚國有個良民,父親偷了羊,他去官府舉報,結果被官員殺死,罪名是“不孝”。魯國有個孝子,因為家有老父,每次打仗都貪生怕死,結果孔子推薦他做官,理由是“仁孝”。楚國那個人,是忠於國家的,卻背叛了父親。魯國那個人,是孝順父親的,卻背叛了國家。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國之忠臣,卻為父之逆子;父之孝子,卻為國之叛徒。仁愛孝悌,能要嗎?不能!
何況仁愛也未必能夠培養孝子。韓非說,一個浪子不成器,父母、鄉親、師長,愛他也好,訓他也罷,他都置若罔聞。只有官府來抓他,他才乖了。為什麼?害怕。讓人害怕,比兼愛和仁愛都管用。[34]
還有一個故事,也能證明這一點。
這故事說,伍子胥逃出楚國,被守關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