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活著為什麼 天命與使命 (第3/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tr> <tr> <td>隋文帝開皇元年(581)</td> <td>追封“先師尼父”</td> </tr> <tr> <td>唐太宗貞觀二年(628)</td> <td>追封“先聖”,十一年(637)改稱“宣父”</td> </tr> <tr> <td>唐高宗乾封元年(666)</td> <td>贈“太師”</td> </tr> <tr> <td>武周天綬元年(690)</td> <td>追封“隆道公”</td> </tr> <tr> <td>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td> <td>追封“文宣王”</td> </tr> <tr> <td>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td> <td>加稱“玄聖文宣王”,五年(1012)改稱“至聖文宣王”</td> </tr> <tr> <td>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td> <td>追封“大成至聖文宣王”</td> </tr> <tr> <td>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td> <td>尊為“至聖先師”,取消諡號、封號</td> </tr> <tr> <td>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td> <td>加尊“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十四年(1657)改稱“至聖先師”</td> </tr> </tbody></table>
孔子在他的時代未能實現其匡扶正道、救民水火的“天命”,但後世百代尊為“素王”“先師”,澤及整個民族,貫穿整部中華史,也算是實現其“天命”表現之一種。
這又是一種人生態度。
按照這種態度,行義是本分,也是責任。至於主張能不能推行,主義能不能弘揚,理想能不能實現,都只能聽老天爺的。就算有所求,也只求問心無愧。
是的,不求如願,但求心安。
這就又跟墨子不同。前面說過,墨子和韓非一樣,都是重功利講實用的。在墨子看來,既然要做事,那就必須獲得成功。不成功,做它幹什麼?
但,不能成功怎麼辦?
請鬼神幫忙。
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