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們長大了 (第1/8頁)
八月長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blockquote>
人類對權力的嚮往與生俱來,我們只看到權力等於自由。
</blockquote>
你一定知道不止一個小童星,和你一起長大。
他們可能出現在彩色熒屏上,扮演著小天使、小仙子、女主角的小時候、男主角的兒子;也可能出現在你的生活中,是你三舅媽的同學的寶貝兒子,或者隔壁班的主持藝術節的長頭髮小公主。
無論如何,她一定經常被提起,被記得,被羨慕也被討厭。
比如小葉子。
我的家中至今躺著一本神奇的書,可以稱它為工具書,因為裡面的散文詩和朗誦詞被按照節氣與慶典的型別劃分。有教師節專用園丁獻禮,元旦晚會專用辭舊賀文,當然少不了少先隊大會和共青團頌歌,通篇陳詞濫調和無邏輯的排比蓄勢,但是極容易被改編重組,是所有為中隊會愁白頭髮的班主任和小班幹們的聖經。
這本書的編委會是我市共青團委的一群女老師,而把它翻爛背熟的,就是十幾年前的小葉子和我。
小學畢業的時候,收廢品的老頭子來學校裡面收集雜物,我把這本書從垃圾堆裡撿起來,對小葉子說:“扔了多可惜。”
小葉子說:“那你自己留著吧,我不覺得哪裡可惜。”
我相信我沒有記錯一個音節,然而她講這話時的語氣和神態卻在我腦海中變幻莫測了起來。她說話時候是真的有那麼一絲與年齡不符的滄桑,還是我寫小說寫多了,一廂情願地給記憶中的畫面加了一套滄桑的濾鏡?
如果說人生如戲,只是抻長了,在時間的長河裡有一搭沒一搭地演著,那麼我們總是需要幾句臺詞來提醒自己,這兒是高潮,這兒是結局,這兒該落幕了——對,就是這兒。
關於小葉子的這場戲,落幕的那句話就是,“我不覺得哪裡可惜”。
<font color="#146EB4">▼</font>
我小學在六班。全年級一共六個班,前五個都是按片區就近入學,只有我們六班是議價生班,傳言說,六班家長非富即貴。
我家的狀況就是反例,兩邊都不佔,但必須承認,為了我上學的事,爸媽結結實實花了一筆錢。
我們六班是有資格編入校史的。
第一任班主任在我們二年級就折騰出了一本《二年六班小紅花日記集錦》,自費出版賺到了好名聲;三年級帶領我們班在全市小學生中隊會大賽中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