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清宮外史上 第五五章 (第1/37頁)
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山西失守的奏報尚未到京,北京先已從外國的電報中,得知詳細情形。朝廷大震,言路大譁,翁同和與在京的曾國荃,主張設法轉圜求和,但以清議憤激,連恭王都不敢附和了。
醇王左右的人獻議,仿照吳長慶朝鮮平亂的辦法,以“越南嗣王被弒,禍亂方殷的理由,”降旨派兩廣總督張樹聲,“統帶兵勇,直赴順化,相機勘定,令該國擇賢嗣位。”
此外又派吳大澂幫辦廣東軍務,北洋水師統帶丁汝昌聽候張樹聲調遣。加上已到廣州,正在虎門佈防的彭玉麟和左宗棠所派,已在中途的王德榜一軍,足可與法軍大大地周旋一番了。
但是,請纓氣壯的張樹聲忽生怯意,打了個電報回京,說越南順化海口,久為法軍佔據,廣東亦並無軍艦可以運兵。如果由欽州越十萬大山到越南,路僻難行,仍舊打算繞道廣西龍州出鎮南關。同時李鴻章亦捨不得放丁汝昌到廣東。不是不捨丁汝昌,是捨不得丁汝昌所統帶的七艘兵艦,因而以北洋密邇京畿,根本重地,不能不嚴加防守作藉口,提出異議。
這一下,不惜一戰的計劃,大大打了個折扣,而且也很明白地顯示出來,戰守大計,關鍵是在李鴻章身上。恭王當然不願打仗,但有醇王在,不便公然倡議,便動用他預先埋伏的一著棋,跟李鴻藻談妥,派張佩綸到天津,跟李鴻章當面商談。問一問他,如果跟法國開戰,到底有沒有致勝的把握?
“怎麼談得到把握?幼樵,你亦是知兵的,倒想想把握在那裡?”李鴻章說:“唐、徐二人,照我看,無甚用處,不過你們大家捧他,我亦不便多說什麼。”
“老世叔!”張佩綸只好老實請教:“然則計將安出?”
“難,難!將來不知如何了局?壞事的就是劉永福,偏偏又加上一個大言炎炎的唐薇卿,局勢搞僵了。”李鴻章又說:“唐薇卿出關之前,先去看曾沅甫,沅甫大加激勵,資助行裝,才得出關。然而沅甫現在持何論調?你在京裡總知道。”
“我也是聽翁叔平所說,翁曾頗為接近。”張佩綸答道:“曾沅甫的論調,大致三點:第一、宜恤民生;第二、越事不可動兵;第三、聽言宜有選擇,不可輕發。”
“這三點,確是有道之言。民生宜恤,實不其然?直隸現在鬧水災,如果還要徵遣調發,民命何堪?越事本不宜動兵,可見這話不是我一個人說。至於聽言宜擇,當然是指言路而言。老世侄,清議有時不免誤國,前東黨禍,不可不鑑。你我世交至好,我說這話,你不要動氣。”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