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取捨之間 (第1/7頁)
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凌離開紫禁城,先回了趟內廠瞭解離京這段時間內廠發展的詳細情形,吳傑、黃奇胤、於永三大檔頭聽說楊凌晉升侯爵,官至龍虎上將軍,均欣喜不勝,幾人恭喜一番,這才將內廠如今的發展情形一一稟報。
內廠的情報網已在大明各地全面展開,由於他們獨闢蹊徑,情報網的蒐集層面與東廠、西廠、錦衣衛不相沖突,因此發展極快,見效也甚速,楊凌的耳報神現在已後來居上,成為廠衛之中最具效率的部門。
於永天生一副商人頭腦,他做生意不怕被人佔了好處,內廠類似於股份公司的經營方式,本著有錢大家一起賺的宗旨,不但沒有得罪現有的地方豪紳集團,而且把他們也拉了進來,晉商、徽商、閩商、甘陝馬幫、江南士族乃至京師的勳臣功卿不斷加入,他們的利益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已經隱隱形成了一股極強大的潛勢力。
這股勢力若有需要,可在一夕之間聚集白銀上億兩,亦可在杯籌交錯間影響京師、地方許多官員的看法,它的力量看起來不是那麼明顯,卻已潤物無聲的方式,正迅速向大明的政界、士族、商界等各個階層滲透著力量,外人的感覺尚不是那麼明顯,可是身在其中的內廠幾大檔頭卻清楚地知道這股力量是多麼龐大。
楊凌想在官場政壇一展抱負,必然要有自己的政治主張。皇帝能給他的是權力,但是這份權力能否真正發揮功能,能否不在上下、平行之間推諉扯皮、荒腔走板,靠的卻是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的配合和服從,而內廠現在正在把這些階層的精英和領袖往自己這條船上拉。
火者亞三等傳教士的火槍研究暫時進入了一個瓶頸,想再進一步始終不得要領,眼看大教堂就要完工,幾個傳教士傳教的心思又熱了起來,整日跑去教堂驗看工程進度。負責火槍研究的三檔頭馮唐成績不大,對此頗為惱火,見了楊凌不免有些慚然。
楊凌知道就是在現代各種專門學科發展的極其詳盡的年代,想發明一種新式武器、攻克一個技術難關,都要花上幾年功夫,所謂欲速則不達,他也沒指望區區三兩個月時間新式火槍就能出籠,所以反而要寬慰他幾句。
如今陝西布政使司已開始全面準備試種紅薯和玉米,劉瑾雖對楊凌橫亙在他的權力路上心生怨恚,可是他的鄉土觀念極重,反正有內廠出銀子保證不會讓陝西出現荒年,如果這些作物真有奇效,那是為家鄉父老做下一件莫大功德,所以他對此事極為上心,時時關注陝西試種新糧的事,內廠向陝西起運糧種和教授耕作的農匠時,劉瑾更是極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