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瓷器 (第3/7頁)
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也沒有辦法在燃料上改進,只能從窯上下功夫了。他先在院子裡用泥和青磚糊了一個小型的瓷窯,將風乾的素胎放進去燒。陶坯和磚頭不一樣,它很薄,所以蕭彧不打算燒太久,決定燒一天悶一天。
兩天後,第一批陶器可以開窯了,家裡所有人都圍過來了,興奮地等待見證奇蹟,結果三個陶器一個都沒成功,全都裂成了碎片。
蕭彧這下被打擊得不輕,是土不行,還是溫度不行,抑或是時間不對?這其中的學問太大了。蕭彧第一次遭受到了打擊,難怪中國的瓷器冠絕天下,實在是因為燒造太難,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燒得出來的,而是經過無數代人成百上千年的經驗累積出來的。
剩下的陶坯還有不少,蕭彧卻犯了難,閔翀和吉山帶回來的土樣有限,每種只能做三四個器皿,若是一直都沒燒出來,難道還要讓他們再出去跑一趟嗎?抑或是自己就該斷了這燒瓷器的心思?
但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那就不是他蕭彧了,思前想後,他決定先用燒青磚的粘土來試驗,起碼先把瓷窯和時間給弄出來,再去考慮粘土的好壞問題。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蕭彧進入了瘋狂的實驗階段,帶著一幫孩子整天都在玩泥巴,將挖回來的土反覆篩選,進行淘洗,去除雜質,再將粘土做成坯胎。又設計了幾個不同規格的小型窯,進行反覆試驗。然而失敗還是伴隨著他們。
那些一起做陶瓷的孩子都快失去信心了,做陶坯的積極性也低了不少,只有蕭彧還在堅持,他就不信燒不出來。
天氣已經非常熱了,裴凜之心疼他每天都在溫度極高的瓷窯邊受炙烤,說:“要不我還是去找個熟練的工匠來吧。”
蕭彧斜睨他:“去哪裡找?”要是能找得到工匠,他還需要這樣費心嗎。
裴凜之語塞,他其實已經去崖州城內問過了,雜貨店所賣的陶瓷都是自廣州府運過來的,也就是說,崖州根本沒人燒陶瓷。
蕭彧笑起來:“別擔心,我相信總能燒出來的。”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經過二三十次失敗之後,蕭彧終於燒出了完好的陶器,這讓所有人都受到了鼓舞,還是能夠燒出來的。
裴凜之看著被太陽和高溫折磨得都黑了一圈的蕭彧,只覺得心疼,他的殿下真是太了不起了。
不過蕭彧知道,這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上釉。他將石英石、長石磨成粉狀,與草木灰、粘土混合,然後將燒好的陶器在其中浸一遍,撈出來晾乾之後,再放進窯中繼續燒。
很